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六百一十七章 土地

第六百一十七章 土地(1 / 3)

大汉的土地是私有。

朝廷可以强征土地,只不过一定会引起百姓不满。

乱世之中,社会矛盾已经足够尖锐了。

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朝廷的威望将会受损!

王莽的新朝,曾经将土地“王化”,不允许百姓买卖。

本以为能够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结局恰恰相反。

农民被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运河的挖掘,就会遇到霸占农田的问题。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北方的百姓很有可能会再次造反。

因此,刘辩想出了两条补偿措施。

其一就是开垦其他荒田,两倍补偿。

等到红薯、玉米推广到黄河以北,就算不是良田,也能种植出收成不错的粮食。

只要有土地就行。

所以百姓应该不会抗拒。

其二就是补贴钱财。

这无疑会加大朝廷的开支,不过为了稳定民心,只能让利于民了。

运河的修建,也会扩大税收。

只是短短一年内,很难回本。

这是为长远记。

马钧出发的这一个月时间里,不断有人来找刘辩,希望能够阻止大兴土木。

王允就偷偷来了。

刘辩直接将计划书甩给他!

一切用度,都在掌控之中!

王允看了以后,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数百万金,用到什么地方不好?

竟然还有补贴百姓的。

王允看了都心痛。

“陛下,如此重金投入,恐怕十年以内,税收都无法填补。”王允忧心忡忡。

“说是修运河,其实只是兴修水利罢了,惠及河南尹、河内郡、魏郡三地的农田,足够浇灌土地上万顷。”

“如此惠农之事,司徒为何阻止朕?”

如果运河仅仅作为军事用途,效果无疑大打折扣。

刘辩要做的,可不仅仅是运输粮草,或者运输兵力。

还有三郡的农业!

“可是陛下……”

“这件事你不必再说,朕有的是办法挣钱,用不着你们这些大臣操心。”

刘辩摇摇头。

当初他提拔王允为司徒,只是为了打击董卓。

王允也是忠心耿耿,为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论能力,论远见,王允远远不如荀攸、荀彧等人。

刘辩下了逐客令。

不久后,他将甄尧招进宫,进行下一步安排。

河南尹有几个黄河渡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