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言情小说>雪袍子> 诗神与爱神编织的成长寓言

诗神与爱神编织的成长寓言(2 / 3)

悯的人文关怀,执着于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等等美学因子,让我感动。《雪袍子》写得很稳健,疾徐有致。尤其是语言,纯净,透明,单纯,明白,并带有浓淡不一的诗味。对话很多,类似话剧或影视对白。情节性不强,更象散文,有的地方简直就是散文诗。细节也刻画不多,全部文本占篇幅很大比重的是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对话,少有细节的描写和环境描写。这就与一般意义上的经验拉开了差距,这也许才是西篱。也就是说,这差异正好体现西篱文本的诗化审美诉求。诚然,举凡诗化,其情节叙事性不强,代之以诗意化的笔触和意境,它追求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废名、何其芳、冯至、萧红、汪曾祺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代表。“诗化’本质上还是,它与诗毕竟不同。诗本质上是抒情的,思维是跳跃的;而诗化则仍是叙事的,只不过它是诗意而唯美地讲述一个故事。无疑义地,《雪袍子》正是以此方式进行与完成的。西篱追求艺术感染的浪漫效果,追求文学的永恒魅力,同时也汲取西方古典儿童文学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悲剧精神,因而使作品具备了超现实主义的可能。我认为,《雪袍子》与安徒生童话具有某种精神的联通,某种意义上,闪烁着“丑小鸭”的光彩。西篱的寓言借助成长题材,塑造了周忻、爸爸、爷爷、赵贵、小根、北川、阿星、阿黄等一系列形象,品味后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爱的光彩。尤其是,爸爸和爷爷不是周忻的亲爸爸亲爷爷。但他们对这个不幸的孩子倾注了胜似血缘关系的爱。以孩子的角度写道:“爸爸的道理,比爷爷的道理更单纯。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得诚心诚意地爱一些东西……总之,你得让自己的心有寄托,得深信不疑,凡是你所爱的,最后都会给你回报。我相信,是这两个好人,在我的骨头里种下了什么,任何时候,只要我认真想想他们的话,一颗小心儿就会平静下来。”当年,周忻的母亲王小丫生下他后,就偷偷将他丢弃,是爷爷将他抱回家,抚养大。在周忻的周围,在他生命成长历程中,聚焦着数不清的爱。这让他在生命成长中规避了难以承受的苦难与孤独。诗意化地传达主人公寻找爷爷、寻找妈妈的历程。在生命成长历程中,周忻在学会了机智勇敢,学会了真诚地爱人,更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高尔基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也是魅力的一个重要抓手——的语言,有时甚至决定着文本的生死存亡。一篇优秀的,可能它的故事多少年后会被人遗忘,但它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却能被读者深深记住。我以为,《雪袍子》传达了有着一个诗意而又抽象的主题:在孤独与爱中成长。不论是环境、情节、人物,还是感人的细节,都是要通过语言来承载的。诗化的语言,是我进入《雪袍子》的第一元素。围绕“在孤独与爱中成长”这一主题展开描写,沉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