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秦将魂歌> 第四百二十六章 五铢钱

第四百二十六章 五铢钱(1 / 3)

咸阳西郊,沿着渭水河岸,崭新的工坊拔地而起。工坊与工坊之间,排列整齐,道路想通,远远望去,好像一座构造精密的军营。 工坊的最前沿,乃是内史划拨的宅院,宅院的大门,装饰一新,上悬一道崭新的花梨木牌匾,上书“皇家铸币坊”五个大大的篆字。 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是秦国的书法家程邈的真迹。 程邈本为陈仓小吏,负责管理粮仓,没有及时堵塞仓库中的老鼠洞,犯了《仓律》,下到狱中。 蒙毅升任廷尉,主管整个秦国的司法。蒙恬到廷尉府的时候,无意间瞥见程邈乞鞫的奏书,写得真叫一个漂亮,赏心悦目。 刚好蒙恬新建皇家铸币坊,需要征调大批人员。蒙恬大笔一挥,程邈就成了铸币坊的一员。 “程邈,五铢钱上的文字,你设计得怎么样了?” 铸币坊官署内,蒙恬坐在主位上,右边坐着乌怀,左边坐着准备戴罪立功的程邈。 “武威侯提出的天圆地方四个字,我一直在想,是用大篆,还是用小篆。”程邈跪坐在地,心里充满感激。到了铸币坊,蒙恬没有拿他当罪犯看待。 “周朝用的大篆,六国贵族都认识。秦国的小篆,今上推行于天下,按理来说,五铢钱上应当刻上小篆。” 秦半两钱太重,蒙恬决定直接采用后世流通最久的五铢钱标准。铸币坊内,乌怀、程邈等人,很快习惯了五铢钱的称呼。 “那刻上小篆不就行了吗?”乌怀笑道。 五铢钱的钱样,由蒙恬亲自设计,改变圆钱圆孔的传统,变成圆钱方孔,以符合天圆地方的传统哲学。 蒙恬已经征召叔孙通到铸币坊,研究古代典籍,为外圆内方的五铢钱寻找哲学上的依据。 “天圆地方”这四个字,不仅仅代表着四个字,更是代表五铢钱的铸造,符合华夏人的传统观念。 “可是在我看来,小篆还是有些复杂。” 程邈长期担任小吏,需要书写大量的公文。秦律要求,事事都要留下备券,以待查验。秦国的官员,每天都在和文牍打交道,工作一点都不轻松。 实践中,程邈加速书写公文的时候,讨巧之下,发明了一种更加简便的字体。只是这种字体,能不能得到咸阳的承认,程邈心里还没有底气。 “程邈,你心里有何想法,大胆的说出来。无论对错,我都不会怪罪。” 察觉程邈欲言又止的样子,蒙恬开口鼓励道。 “武威侯铸造五铢钱,通行天下。天下黔首使用五铢钱,每日面对五铢钱上的刻字,那么,这刻字得越简单越好。越简单,黔首就越容易识别。” 见蒙恬如此说,程邈再也没有顾虑。 “你是说,你想在五铢钱上刻上比小篆还要更简单、更容易识别的字体?”乌怀满脸止不住的诧异。 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官员每日书写大量公文,秦国的文字不断简化。如今的秦国小篆,比起六国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