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鱼肉三国> 第三九七章:天灾

第三九七章:天灾(1 / 3)

持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势必造成大面积的饥荒,国家的经济储备会在饥荒中渐被掏空。

这时候的东汉帝国,已经进入了门阀政治时期,所谓

“州郡记,如霹雳”,世家大族的力量,正日益超过中央。许多地区,中央只保留了名义上的节制权,在正常年景,这样的情况还算和谐,但一旦国家爆发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央控制的减弱,势必造成灾害破坏力加大。

毕竟世家大族们都会选择囤积居奇,关门自保,中央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赈济,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也就只能选择造反了。

事实上,后来蔓延整个东汉帝国的黄巾军起义,就和持续多年的饥荒有很大关系。

黄巾军就是通过布施恩惠,收买人心的措施,迅速聚拢了几十万信徒。

而黄巾军起义的结果,是造成了北方大规模战乱。这是一个痛苦的恶性循环,人口锐减,就是其中的代价之一。

这时期中国人口锐减的最惨烈阶段,应该是从董卓进京开始,到赤壁之战结束。

这段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天灾**并存。

“**”方面众所周知,权臣董卓本身就是个倒行逆施之徒,他进入洛阳,是整个中原的灾难。

他的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让中原大地一度赤地千里。他的

“临时政府”不知建设,只知破坏,比如他的士兵每次在洛阳周边巡逻,回来的时候马背上都满载着抢掠来的妇女,所过之处,富庶的村庄尽数被屠杀干净,物资全都被抢掠殆尽。

?而这时候,中国的自然天气,也进入了

“反常”阶段,中原各地纷纷闹灾,比如豫州的旱灾,按照正史的记载,一次性就饿死了300多万人,数字虽然有些夸张,但在当时,中央政府都自身难保,哪里还管得了老百姓,后来董卓在关东诸侯的打击下逃离洛阳,将整个洛阳的人口全都迁到了长安,结果活着到长安的,只有区区10万人不到。

人口的持续锐减,对那时候的格局,以及各路诸侯的主要政策,都产生了影响。

凡是有眼光的政治家,在这场战乱的后期,都开始把人口当作主要的争取对象。

?所以说不是东汉末年的皇帝无能,而是天灾,有时候天想要让你灭亡,那你就不得不亡,不断的天灾逼得农民不断起义造反。

在汉灵帝其统治期间,宦官把持大权,公开标价卖官,所谓宦官把持大权,公开标价卖官,这只是汉灵帝用宦官来制衡外戚的方法而已,虽然汉灵帝这个皇帝并不是出色,但你要说他昏庸,也不能说起特别昏庸。

他所作的事情也就是那些皇帝们常常做的事情,比如大兴土木,玩女人等这种事情,帝王们都会做这些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