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春台既明> 春台既明 第40节

春台既明 第40节(2 / 6)

对传统抱有留恋。”

“在那个年代仅仅表达一句对传统的欣赏都会构成谬误甚至罪孽,跟那个时候比起来现在已经很好了——可以说喜欢,可以说倡导,可以保护它让它继续传承。”

“如今的遗憾仅仅是它的发展还不够好、或者说看到有很多人在遗忘它,但其实只要还有努力的空间情况就说不上糟,”他微笑着,显得豁达且疏朗,“我一直觉得我们是很幸运的一代人。”

又来了。

那种爱慕他的感觉又开始变得强烈了。

她的心在跳,不是暗恋的紧张也不是初恋的羞涩,如果爱情的强度可以划分层次那她现在一定站在最顶上,想要为这个人摘星星,想要让他所有的心愿都成真。

“是这样的……”她的语言又变得匮乏了,“……很幸运。”

是仅仅在赞同他刚才的话吗?还是另有什么只针对自己的引申?

他好像听出来了,所以才又伸手摸了摸她的头,亲昵让一切降落,他重新回到了一个更常规的状态,牵起她的手静静在印章馆转了一圈,接着又低头问她:“要去二楼也看一看吗?”

二楼是书画馆。

藏品相对于一楼的印章馆来说要少得多,但少而精,时序上主要集中于明清两代,跨度也小得多。

他们上楼的时候恰巧遇见一群中学生在参观,估计是什么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吧,馆内的志愿者正戴着小蜜蜂给孩子们做讲解,大家围拢在一个独立的展柜前认认真真地听。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幅字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真迹……”

志愿者尽职尽责地介绍着。

“他生于公元1555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提出的南北宗论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书法方面则奠定了云间书派的基础、使平淡秀雅的书风盛行一时,满清时期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流行,康熙乾隆二位皇帝都很推崇他的书法。”

“展柜内的这幅书法作品保存状况非常完好,左下角还有光绪朝名臣方启正的题字……”

“董其昌”这个名号十分响亮,即便尹孟熙对书画了解不多也是听说过的,她有点感兴趣,就拉着肖至的手一起走过去蹭讲解;站在一圈个子已经不矮的中学生身后探头去看,果然看到一幅古朴秀丽的书法作品被非常郑重地悬置在展厅正中央的透明玻璃展柜内,旁边似乎还竖了一个铜牌、陈列了几张颇具年代感的老照片。

“这件藏品来自于社会捐赠,捐赠者的父亲曾是民国时期的一位爱国将领——据捐赠者讲述,这幅作品是她父亲平生最钟爱的,他和刚才提到的那位晚清名臣方启正是师生关系,据说这幅字也是方启正所赠……”

平平的讲述并没有什么起伏,讲的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