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御史馋猫都察院> 第四百一十八章 南洋白珠

第四百一十八章 南洋白珠(1 / 3)

员外略略一瞥,便摇摇手:“不行,这个太小,不必看了!快把大的给我瞧。别耽搁我的工夫。”

掮客应道:“好,好,大的在这里。”他将第二包打开来。

员外接过了,取了四五粒,放在手掌中细瞧。

“王大人,您看这珠子怎么样?还合意吗?”

“嗯,样子还不差,但是还太小一些。”

员外说话时他的右手在他的半臂袋的外面摸一摸。齐自多的眼睛的灵活自然也不输他的听觉。姓王的这一种有意无意的行动已经被他看见。

他说:“更大的还有。王大人,你可曾带样子来?”

这一问似乎使姓王的有些不好意思。他略一迟疑,便索性伸手到半臂袋里去,摸出了那粒藏着的战国蜻蜓眼来。这玫珠子没有装绒匣,也不用纸包,所以一摸就摸在掌中,十分快捷。

他应道:“嗯,不错,你看我这颗珠子,我自然要找些大珠子来与它相配。你瞧,不是比这几粒大些吗?”

齐自多一见之下目瞪口呆,这居然是一玫真的战国蜻蜓眼,将珠子接在手里,瞧了一回,答道:“是,这一枚当真大一些,不过……不过……”

蜻蜓眼是上古一种饰物的俗称,是西域绝远之地“眼睛崇拜”的产物。“眼睛崇拜”发源于安息帝国或婆罗门罗,相信眼睛有辟邪功能的信仰,“眼睛文化”盛行于西域游牧文明。

而蜻蜓眼是琉璃制品。黄帝之时,西域就有人人造玻璃首次出现,最早的用途是制造珠饰,先是出现单色玻璃,到了尧帝在位的时候,西域又出现了彩色玻璃。再后来,到了夏朝的时候,玻璃珠上开始有彩斑条纹或点状图案。到了周朝,在玻璃珠母体上镶同心圆,制造出“眼睛”效果的镶嵌玻璃经终于在西域出现。

“眼睛”崇拜者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这种信仰,多盛形于从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游牧民族迁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这种镶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随时都有可能用来交换所需之物。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这种玻璃眼珠曾流入中国,其多为类形球,并不规整,有个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较小,绝大多数直径不足一寸。珠地多为绿、蓝或黄色,母体均半透明。其饰纹简单,采用西域常用的几何图案,与同期中国玉器或金属器物上传统的云纹、蟠螭纹和龙、壁邪等图样大不相同。蜻蜓眼珠的纹饰风格是独树一帜的,也可以说偏于西域风味,其主题都只是同心圆。同心圆一般为三层,也有多达五、六层的,以平嵌手法嵌入,中心点为深蓝色,外层则褐白相间或蓝白相间。嵌入之眼珠地浑然一体,不突出也不易脱落。

战国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别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尺寸稍大,直径接近一寸,手工愈加精堪。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