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西周长歌> 三百四十二 即墨盐市

三百四十二 即墨盐市(2 / 3)

即墨盐市大批买盐而运往他国者一个价。若仅以当地价钱论,盐场盐价最低,盐户稍高,盐市最贵。然无论以何种方式购盐,若以获利薄厚论,三者最终却是不相上下。

其中因由,在于盐场出货价格虽低,量却极大;盐户出货价格稍高,大多却是小场精盐,收购者再出手时抬价幅度便大;盐市价格最高,然却省去了海滨到即墨的运货费用。

所谓货分五色,是晒盐以颗粒大小分做三色:大颗粒谓之精盐,豆粒盐谓之粗盐,粉盐谓之场底盐。而作坊制盐则分两色:印盐与花盐。印盐是经多道工序精制成的盐块,其正四方,晶莹透亮,宛若白玉官印。花盐则是将盐铺排于石板屋顶,加适量水于炎阳之下暴晒,盐汁垂下如钟乳之光泽,因成形各异而被呼为花盐。这特殊制作的印盐花盐价格最高,大多是周王室与各诸侯贵族与富商大贾包揽了。

除了价钱货色的考量,还有金钱的讲究。

在松散分封的时代

,商战的丰富多变与激烈复杂,远非后世可比。其间最直接的原因,乃是多币种,多价格,多关隘,多习俗,多法令。凡此等等相互组合,每一个商人的每一宗生意,都可能会因种种因素而结局不同。

以目下猗恭铺子里的海盐买卖论,一面是货色价格的不同,另一面则是币制的不同。也就是说,用何种钱币来做这桩生意,其结果便会有诸多不同。

小国货币很难通行天下,因此江汉诸国的大宗盐业买卖多使用饼金。多是圆形金板如饼状,时人又呼为金饼。一般上头打有一个或数个圆形印记,印内刻有所在国或宗主的字号。适用于盐商的大宗交易。

齐国本地使用刀币。齐国的刀币有两种二式。所谓两种,一种是齐刀,另一种是即墨刀。所谓二式,齐刀乃是立国初期铸造的刀币,刻字为「齐建邦造法化」。即墨刀,则是齐国在这个盐业重镇专门铸造的刀币,刻字为「即墨之法化」。

法者,法定之准则也。化者,取「货」之头,货也。「法化」即「法货」,法定之标准货币也。齐国一直只使用刀币,币值数百年间很少变动,在天下信誉极高,购买力也很强。物平之年,一枚即墨刀可买海盐二十二斤,买粟二百五十余斤。

即墨为通商大市,各国货币皆可使用。寻常商旅入齐,但做百车以上的生意,决计都是金币支付。一则金币币值大,易于携带,结算不抠毫厘来得快捷,二则可省兑换之烦。

但猗恭初到之时,没有固定渠道,只能直下海滨盐场从盐户手中买盐,必是一宗宗小买卖积少成多,若用金币,非但羞于压价,且要莫名其妙地流去许多找头,一宗宗地漏下来,价钱便接近即墨大市了。如此思谋已定,便找到了一家齐国最大的棠氏盐社,按照对方的开价,一举将三百金币兑换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