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从东京开始当女神> 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化输出

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化输出(3 / 5)

来回匆忙的热闹场景,体现餐厅生意红火。

随后镜头挪向后厨,在如此喧哗的环境下,洛泉却心平气和地在砧板上切在豆腐。

熟悉日本料理和美国中式快餐的的美国人对这个食物并不陌生,这是一个柔软稀碎,口感极其嫩滑的豆制品。

说塔是入口即化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舌头一顶,就能让其轻松地烂在口中。

而就是这么脆弱的食材,在洛泉的刀功下,却一直保持着完整。

只见她一刀一刀切在上面,下刀的间隔极其细微,仿佛一直在同一个位置切割。

但是当洛泉将其放入水中,拿筷子轻轻搅动之后,一根根和头发差不多粗细的豆腐丝立刻散开,两一盆清水染成了白色。

这时镜头给了豆腐丝一个特写,每一条的形状都很完整,没有半点破碎的模样。

可这是豆腐啊,切成这样竟然丁点没碎,这是什么样的恐怖刀功?

这时,洛泉的声音响起:

“作为淮扬菜的巅峰之作,文思豆腐就是要切成这个粗细,才称得上是正宗。

而细致这个概念,其实在华夏文化中的很多地方都能得到体现,比如中药的切片,木头微雕,以及画卷。

我们的匠人将作品的每一个地方,以吹毛求疵的态度令其臻至完美,以小见大,最后往往能展现出一个令人惊艳的神作。

文思豆腐是这样,镂空象牙球是这样,清明上河图更是这样。”

说话间,颇具华夏山水气息的BGM想起,陈列在华夏博物馆里的珍品,一样样地呈现在了屏幕之中。

这,只是华夏人民数千年智慧结晶中,非常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但就如同洛泉说的那样,以小见大。

华夏人在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做到了他们所能达到的最好,经过了数千年的沉淀,最后形成了如今这样一个灿烂美丽的文明。

作为引子,一道文思豆腐非常成功地牵动起了外国观众对于这个国度的兴趣。

在他们以前的认知中,华夏和日本很难分得清楚,加上媒体的刻意宣传,让人有一种日本是亚洲文化中心的感觉。

不过现在事实真相摆在眼前,华夏一直以来都是东亚文化圈的祖宗,周围所有国家皆为臣民,当年也只是万邦来朝之中的成员之一。

无论媒体怎么抹黑,一个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的那种文化自信,是绝对掩盖不了的。

而接下来的真鲷江山图,则是笼统地给外国观众科普了一下华夏东南西北四种菜系。

并不是特别详细,但也能让大家管中窥豹了。

而通过这道菜,洛泉也将话题延伸到了华夏人对于领土的概念。

文化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