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 / 5)

,他想做的,能做的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立自己最宠爱,最有出息的四儿李秉文为太子,而非苏家和苏太后推上来的李秉诚。

李秉文母族势弱,若想和李秉诚一争到底,唯有拉拢其他世家相帮。除了李秉文的婚事,刘皇后还把主意打在了沈妙妙的婚事上。

用她的婚事来为李秉文拉拢世家。

刘皇后曾有意无意在沈妙妙面前提过,让她多和那些世家公子亲近亲近。

上辈子她不懂,只当作是刘皇后随口一说。嫁到楚家后才慢慢想明白,那并非一句无心之言。

苏太后大概也猜到了刘皇后的打算,所以才会和苏贵妃联合起来,弄了个诗词比试,让她选楚恒,借此机会让她嫁进楚家。

宋家和楚家是姻亲,永安伯楚枭娶了苏家女,如今他丁忧在家,想要以后在朝中站住脚,还得靠苏家人在苏太后面前说话。

苏太后不可能让沈妙妙嫁进有权势的世家,最好的选择便是让她嫁给己方没有实权的人家。

楚家就是最好的人选。

楚恒身份尴尬,虽然是永安伯的侄儿,但他的父亲是个双腿残缺的废人,娶的妻子地位也低,只能依附永安伯生活。

楚恒双亲如此,便注定他被人瞧不起。又因他生性纨绔,无功无名,无官无职,也就顺理成章被苏太后拿来废物利用。

如此一来,刘皇后的算盘落空,奉阳大公主便彻底成为废棋。

沈妙妙用竹签戳起了一块桃子肉,送到口中,一边品尝桃子的甜润,一边思考着。

要是避开楚恒的诗,随便选了一首。选到苏家忌惮的世家还好,苏太后定然不会赐婚,可若是选到了那些小门小户,岂不是正随了他们的意?

无论是不是楚家,只要是个没能力帮助李秉文的家族,太后都乐意促成。选择楚家,也不过是好操控罢了。

猛然间,沈妙妙想起宫宴上靖国公世子就在其中!

以前她被人说艳俗,这心中便结成了个疙瘩,魔怔似的日日读书抚琴,想要洗脱那俗气的评价。

渐渐地对那些文人雅士,满腹经纶的青年书生有了好感,时常会关注一些在京中广为流传的诗词歌赋。

听到最多的诗词,便是第一才子靖国公世子王景言的雅作。每每读到他的诗,都会为之动容。

就算时隔多年,还清晰记得他当日在宫宴上所作的诗,字字引人浮想,难以忘怀。

她选了王景言的诗,太后定不会为她赐婚,因为太后是不会让她嫁到王家去的,必然会从中阻挠。

一想到这儿沈妙妙就豁然开朗,心情大好的吃了一整盘桃子肉。

她又坐了一会儿,瞧着时候不早了,扬声唤雨露和翠萍两人回朝阳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