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大唐极品闲人> 第422章 芒松芒赞

第422章 芒松芒赞(2 / 6)

官桀、金日磾四人辅佐汉昭帝,这人号称四大托孤重臣,金日磾这个匈奴王子赫然在列,成为一段佳话。

李承乾以此事为喻,明里是说对禄东赞的看重,实则是对人才的重视。

既然禄东赞已死,李承乾自然也就不愿在一个死人的身上纠缠了,看着眼前雄壮的飞虎军将士,大声道:“大唐的勇士们,你们战胜了千难万验,石堡城、大非川、积石山、逻些城,都没有阻挡你们的脚步,你们把吐蕃的险山恶水踩在脚下,平定了吐蕃,从此大唐西陲再无边患,百姓得以安享太平,这都是你们的功劳!”

李承乾的这番褒奖,是对唐军将士们浴血杀场,所创造出来的丰功伟绩的最高认可,将士们无不异常兴奋,齐声呐喊:“大唐万胜!”

李承乾也是难掩激动之情,接着道:“你们爬冰山,越悬崖,身经百死而的一生,你们的勇敢无畏,将大唐的国威远播万里,你们创造的功绩,将名标史册!”

“大唐万胜!”将士们越喊越兴奋,声动九霄,看那云彩似乎都要裂开了。

李承乾点点头,转过身,快步登上了承天门的城楼,高昂着头,挺起胸,站得笔直。

城门前的褚遂良随即高呵了一声:“献俘”

献俘,是古代最重要最隆重的仪式,是流芳千古的大事。

在华夏的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军队凯旋后要在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并有献捷献俘之礼,即报告胜利,献上卤获的战利品。

在两周时代的一些铜器铭文中常记有战争胜利后献捷献俘之事,象《小盂鼎》铭文说,盂征伐四方,执兽四人,获聝近五千,俘虏一万三千余人,及车、马、牛、羊,数以百计。

馘,即作战时将杀死的敌人的左耳割下,献捷时作为计功邀赏的凭证。所以,这个字在金文里,以耳为偏旁。

“献馘于王”,正是献捷之礼。《小盂鼎》铭文还记载,盂将捉获的敌人首领献于周王后,周王下令审讯敌酋,然后将他们处死。在其他铜器铭文里还提到一些别的战利品,如矛、戈、弓、箙、矢、甲胄等。

献捷献俘之礼,历代大致沿用,只细节各有不同。例如在宋代,大军凯旋后,皇帝遣礼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岳渎、山川、宫观及在京十里以内神祠,以酒脯行一献之礼。

献俘仪式将被俘敌酋以白练捆缚带往太庙、太社作象征性的告礼,然后在宣德门行献俘礼。皇帝在门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献俘将校在楼下左右班立,楼前稍南设献俘之位。百官到齐后,侍臣将班齐牌用红丝绳袋提升上楼,报知皇帝。皇帝就座,百官三呼万岁行礼。侍臣宣布“引献俘”,将校把被俘者带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读战胜敌军的“露布”。刑部尚书奏告,将某处所俘执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