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 2)

采访她的娘子人也很好,一直鼓励她,在她几次忍不住泪意的时候,温柔地安慰,劝她如果受不住了可以停下采访,但她坚持了下来,不想让自己显得那么没用,遇事后只会哭。 在报纸发出后,书肆还给她送过来几份,她看了之后有些窘迫,觉得自己太不会说话了,看起来鲁莽直白,一点也不像读过书的样子。 她反复地琢磨措辞,恨不得重新来一回。 没想到看到报纸的人没有嫌弃她,反而夸她有情有义,智勇双全,巾帼不让须眉。 还将她跑去敲鼓的事传成了故事,讲得一波三折。 郭家人被带来长安,童二娘也知道了,但她没有专门去看,或者到他们跟前去放狠话嘲讽。 她连看那家人一眼都觉得恶心。倒是她耶娘长吁短叹,说两家的情分算是没了。 童二娘冷眼旁观,她才不在意什么家族情分,她只在意她的亲人。 . 审案的那一天,许多人闻风而动,聚集在皇城门外,他们当然不敢扎堆,三三两两的分散在各处店铺,亦或者假装不经意地路过。 但守城门的侍卫明显地察觉到了变化,许多双眼睛刷刷地往他们身上刺,像是要穿过他们,看到皇城内。 这让侍卫们如芒在背,站得都比以往笔直僵硬了。 不仅如此,他们还大声地议论着,丝毫不怕被人听见。 你说到底会判什么刑?会是死刑吗? 我怎么知道?你得去问那些官人,我猜大概不会,毕竟是许多人一起决定的,况且他们也不会亲自动手,命令仆从就好了。 那太可惜了,活生生一条人命呢,白白没了。 其实按照他们原本的观念,倒也不至于如此深恶痛绝。 实在是故事中的刘氏母子太过凄惨,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行人来来去去,有些人禁不住等待,已经走了,还有人一直坐到了下午。 许多官员走出皇城门,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了一跳,接着反应过来,装作没事,端着姿态,昂首阔步离开。 快看,钟侍郎出来了!人群里有人惊呼。 钟侍郎刚出皇城门就听到这话,心中一紧。 钟侍郎,判了什么结果,您给我们说一声呗?有大胆的藏在人群里,大声呼喊问道。 他心下一松,原来是问这个。他判处了郭家郎君斩首示众,郭家父母流放。 之后向圣人禀报,圣人非常满意,赞他处事公明。 判决就这么定了下来,后面还要经过四次复审。 多亏了月明那小子,没想到他还真有两把刷子。 钟侍郎不好直说,摇指了一下西市的方向暗示。 大唐执行死刑的地方众多,如朝堂,京兆府,和东西二市。 因《周礼》中有言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所以东西两市经常作为行刑的场所,其中西市用得更多。 百姓们霎时明白过来,大声欢呼,钟侍郎明察秋毫! 钟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