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1 / 2)

期间又有人提出了一句,你们说月明大家写这篇故事的用意是什么?他最后的那句你本无错是对谁说的? 这部篇作品的风格跟月明以往非常不同。虽然带着阴差阳错的巧合与神异色彩,但行文风格,和场景的塑造,都极具压抑沉重的氛围感。那种憋闷窒息,仿佛能透过文字,将他们一同淹没。 与以前作品的风格形成强烈对比,让人不禁心生好奇。 用意我不知道,但对谁说的还不简单,自然是对跟刘娘子一样的人。有人叹息着。 . 许乘月在构思这篇文章时,塑造了墨墨这样一个人物,一方面是加重了命运的悲剧感,天真无邪的孩童与将迎来的毁灭,最大程度地激发人心中的不忍与怜惜。 另一个方面,通过他们二人的母子情,让读者共情。 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在互联网时代,大家在网上看到一个陌生人离世,最多也就说上一句走好,心中其实没多大感触。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到的是有人因为亲人的离世悲痛不已,网友就会共情,评论中也是真情实感的安慰,并写出自己的经历,敏感一些的还会泪洒当场。 明明前者也有亲人会悲痛。 当然这些都是添头,作为丰富和完善剧情的辅助。 最重要的还是女主刘婉一个完美符合封建社会对女性品德要求的妇人,她贤良淑德、温婉、守贞,这篇故事展现的是她悲惨的一生。 这是与她以往的小说相比而言最大的不同,刘婉没有反抗之心,温顺刻在了她的骨子里。 从她去寻丈夫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结局。 其实在设计剧情时,许乘月有考虑过,最开始将事情的真相通过上帝视角揭露出来,让读者在看到女主受虐时,期待真相大白,夫妻二人解开误会。 然而情节的发展却与他们预想的背道而驰。 相当于是一个引发期待,打破期待的过程。 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通过女主的视角推进剧情的发展。 第一世结束之后,女主重生,在读者以为事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时,揭开鲜血淋漓的真相。 这样的再□□转,才能达到她想要的冲击力。 事实也跟她所想的相同,证明她的判断没出错。 她该庆幸的是,这个时代好歹对女性有一定的自由度,不会因为她们遭遇了不好的事,就觉得她们该死。 大部分人都对沉塘的事表示深恶痛绝,也有少部分人说她危言耸听,故意引起恐慌。 . 大明宫光顺门外,摆放着登闻鼓,左监门卫戍卫在此处。 一女子策马而来,在此处停住。 她扫了一眼,确定自己没走错,翻身下马朝登闻鼓走去。 跟随她一路跑过来的仆人们气喘吁吁,小娘子,千万别敲,郎君和娘子都气得不轻,您要是敲了,那就没法收场了 女子挥开他们,在一众行人或侍卫异样的眼神中,只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