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2)

面的弟弟都十岁了。

原来是这样啊,原来他们早就是被抛弃的啊。

杨晃平静地送走了父亲,然后回到家里捧着爷爷的遗像痛哭。在失去了爷爷之后,紧接着就失去了父亲,即使和这个父亲并没有什么感情,他还是觉得难受得不行。或许他不是为了那个男人本身难过,只是为自己彻底成了一个孤儿而伤心。

这时候,被隔壁大娘临时接去照顾的叮叮被送回来,看到那团软软的小身影,杨晃怔了一下,冲上去紧紧地抱住她,像是从被全世界抛弃的绝望中被拯救出来。

接下来便是杨晃正式接受了自己单身父亲的身份,开始认真养孩子的故事。

因为之前有爷爷帮衬,自己也不怎么走心,现在轮到他一个人带孩子,杨晃也很是有些力不从心,发生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情。但他却在这种繁忙和劳累中找到了精神的港湾,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稳的感觉。。

有时候,成长似乎就是一个恍然间的事情。

好像并没有经过多少挣扎,杨晃突然间便想开了许多事情,他漂浮着的小半生终于落到了实处,之前以前那些顾虑、那些坚持、虚荣、羞耻好像突然间都变得不堪一击了。

原本他去买罐奶粉都怕遇着熟人,如今却可以坦然地用背带背着睡着的女儿做一些原本瞧不上的零活,遇到熟人也能自然地打招呼。

等到叮叮长到三四岁,已经可以自己吃饭,甚至开始学着穿衣服,可以不用特意照顾,乖乖地跟在爸爸身边了,杨晃便摆了个摊做起了小生意,渐渐地生活也有了起色,过得有滋有味起来。

电影里大篇幅的父女相处时的或温馨或搞笑的细节,在原本淡淡压抑的基调上增加了一抹明丽的色彩。

然而,就在进度条已经过了五分之四,眼看就要保持这种温馨又啼笑皆非的走向到结束的时候,就在观众以为这就是一个讲少年父亲抚养女儿长大的故事的时候,一个看似生硬的转折出现了——叮叮死了。

叮叮是被人拐卖,因为途中哭闹不止,被注射了过量药物而死的。

而拐卖叮叮的是一个熟人,杨晃曾经的“兄弟”之一,一个被叮叮称作“打火机叔叔”的人。此人十几岁犯了事儿进了监狱,才放出来不到一年便开始和人贩子合伙干起了这等丧尽天良的勾当。

仔细一想,这一切竟早就有了隐晦的伏笔,从之前和杨晃一道耍的朋友中突然少了一个人,到这个“打火机叔叔”突然出现并突兀地对杨晃父女大献殷勤开始就有了预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