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6章(2 / 2)

可自从昨晚她好奇,开了酒窖里珍藏的一瓶十年份的,就迷上了。

目前顶尖红酒品牌,已经有三个了,海外种植园,只要生产上等和中等品质的就够了,实现量产才是赚钱的大头。

这种顶级的需要精益求精,浪费许多葡萄,和酿酒原材料才能成功一小批,实在太浪费了。

上等的就够了,这是赚钱,不是艺术!

至于甘蔗,前期投入可能会大一点,还要建立制糖工厂,但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不说欧洲本土的需求量,就是英伦三岛,都足以消化现阶段生产出的所有糖,不愁没有销路。

未来糖会成为大宗商品的重头戏,价格稳定增长,糖类债券更是和国债差不多保值。

尤其遇上天灾年,糖债价格会一路飙升,因产量减少,单价就会上涨,相同数量的糖债,收益更高。

弄了甘蔗种植园后,可以顺便购买几国糖类债券,收成好时,糖本身就赚钱,收成不好时,债卷可以弥补损失。

如此每年的收益都可以得到保证,而不是像其他作物那样,产量不好就要亏损。

听完苏叶分析,凯丽夫人恍然大悟,“那粮食可以如此操作吗?”

“可以,只是其他债券不像糖这么赚钱,”粮食的价格远远比不上糖,且运输成本高,反应到债券市场,收益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其实只能保证不亏本,想多赚是不可能的。

比如派西维尔家族,农产品收益在两万到五万英镑,想要做到那种效果,就需要花掉每年一万英镑去购买大宗粮食债券。

选的好有亏有盈,但总体和收成相反,等到年底一盘算,差不多也就每年三万英镑左右的收益。

也就是说,起到一个调节效果,把丰收年调节到灾年。

这还得粮食债券选对,那么多种粮食,土豆,玉米,小麦,大豆,你能保证每次都选对吗?

派西维尔家的农场,也不只种一种粮食,而是大部分都种植,包括各式蔬菜,顺便养羊。

而糖就是糖,英国的糖,法国的糖,德国俄国没什么区别,且需求量巨大,年年稳定增长。

凯丽夫人若有所思,“让你外祖父购买糖债不就好了。”

“只要他能忍住不受蛊惑,”一有风吹草动,就想着高价套现,或者低价抄底,很容易成为糖债市场的韭菜,派西维尔伯爵那种性格的人,还不如购买锁定十年的国债呢。

一旦买入,十年内不得动用,每年拿利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