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2 / 2)

事务,管不了城外的榷场。

这样一来,府衙官员捞钱的机会大大降低,就更不愿意来边关任职了。

本就相当于发配,权利还减少了,危险增加了,钱也少了,换谁乐意?

现在的知府是张老太爷门生,且张家也承诺了,做满六年,保证他升官,这才安安心心待在这里,而不是和张简仨抢权力争功劳。

可就算如此,他也一般蜗在城里不出去,就怕运气不好,巡视榷场的时候,出现突袭或抢劫事件,伤到自己。

羊毛计划是个长期计划,哪怕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安分了,也要一直施行下去,是个细水长流,坚持不懈的过程,不然那些人要是赚不到钱,日子不好过了,还是会重新南下牧马。

因此需要一个能明白其中底层逻辑的官员,一直不动神色进行此事。

张家人不可能永远待在这里,那么就需要培养接班人,还有谁比当地人更能体会这层不可言说的含义呢?

反正都是搞教育,那不如一起搞起来。

苏叶听完,表示自己后日再来,管家立刻表明会禀告二老爷三老爷。

回去的第二天,苏叶就接到张家的贴子,请她上门。

苏叶没有犹豫去了,拿出陈景轩提前写好的信,交给他们。

张家二爷三爷看完信,对视一眼,对苏叶的态度郑重起来,她问什么也都一一作答,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通过交谈,苏叶差不多了解了羊毛计划的实施情况。

其中瓦剌那边没多少进展,他们一直野心勃勃,想要进攻东北,好获得大片平原,养更多的马,进而拿下鞑靼。

而鞑靼分为两部分,掌权人分别是哈丹巴和其侄子苏德,苏德父亲赛罕和哈丹巴都是先鞑靼大汗的孩子,正好一个是长子,一个是幼子。

草原上的习俗,幼子作为继承人,因此鞑靼王打下太湖盆地后,就把长子分了过去,让他掌管那里的鞑靼部落。

当时太湖盆地有三个大势力,六个小势力,先王只派人打了三个大势力,至于那六个小的,自然交给掌权的儿子自行解决。

可就是这六个小势力,明面上投靠,之后竟然联合起来反叛,害死了赛罕的长子。

这是赛罕最喜欢的儿子,为此他把六个小部落的男子全屠了,包括六岁以上的男孩,行为之血腥残暴,引得其余被打败的大势力青壮人人自危。

他们暗中联合,于半夜杀死了赛罕,而苏德趁乱跑了出去,跑回鞑靼王庭,寻求当时已经继位的叔叔哈丹巴的帮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