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2章(2 / 2)

,这是真把自己当成江南的王了!

盐铁一向是国之重器,受朝廷管辖,任何人不得插手染指。

大楚实行官督商销制,遣派巡盐御史总理一区盐政,下设盐运使司、分司、盐课司等职位监督管理。

由平民百姓制盐,商人收盐,运盐,销售。

起初商人买盐交税,且税率较高,于是很多商人就偷买私盐。

而制作盐的百姓则会偷偷挖盐井,把多余的私盐高价卖给商人,双方达成交易,不报与官府,于是盐税逐渐下降,相比立国初年,少了近三分之二。

后来一位巡盐御史,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盐引。

盐引是作为朝廷发给盐商运销的许可证,在前朝曾实施过,后来被废除了。

盐本来就是珍贵且不可或缺的商品,而盐引与盐挂钩,渐渐发展成为交易的货币,是比金银更贵重,也更便于携带的交易物。

到了后来,盐引一度成为商人之间大型交易的凭证。

前朝末年,朝廷缺钱,就想通过多印盐引的方式积累财富,刚开始还只是多出一倍两倍,发展到后面,变成十几倍的数量。

但每年产盐是有限的,拿到大额数目的盐引,却买不到那么多盐,盐引的法子一下子就崩溃了。

盐商买不到盐,盐引成为废纸,无数百姓吃不上盐,差点民不聊生。

后来就直接废除了盐引,盐商还是凭真金白银买盐。

本朝开国后,沿用的前朝规定,但随着时间发展,弊端越来越大,于是又开始沿用盐引的法子。

借鉴前朝的教训,朝廷对盐引的发放非常谨慎,每年固定在一个数量区间,且都是根据上一年的盐产量稍微修改,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动。

这样一来,官盐的产量上不去,盐税也不会增加,每年是固定的额度。

结果资料上显示,盐税在一年年下降,虽然每年下降数量都不多,但相较十几年前,已经少了近十分之一!

别看只有十分之一,差不多是一百万两白银了。

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是盐税出了问题,官商勾结,想必民间私盐已经泛滥了吧?

第417章 红楼潜龙在渊31 随后的……

随后的几天,两位帝王都没有表示,那些已经上书弹劾过甄家的人,就有点心慌了,他们自认为已经得罪甄家,想着一竿子把人拍死,不然就要面对甄家的反扑了,于是接连上书,就是想让圣人处置甄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