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9章(2 / 2)

长的道,“你如果因为这一点小事,就要大义灭亲,那以后谁还愿意追随于你。”

“可是,他们却是犯了国法,孤身为太子,不能明知他们犯错,还要一意包庇,孤欲做贤明之人,绝不允许旗下有人打着孤的名义为非作歹,残害百姓。”太子义正辞严道。

可正是这句话,惹了当今不高兴。

到了晚年,皇上想留下仁君的名声,于是对臣子相当宽容大方,官员们犯错,他一律从轻处置,倒是获得了朝廷内外一众夸奖。

但太过宽和的后果,就是那些大臣们不再惧怕皇帝的威严,开始渐渐惰政,甚至贪赃枉法。

还出现了王朝末年才会有的卖官鬻爵的现象,这一点让太子相当不满,几次上表惹得当今龙颜大怒,大声训斥太子过于严苛,不是储君之相。

这句话不知道惹出多少遐思,至此,朝中就蠢蠢欲动,先是甄家为外甥甄贵妃的儿子站台,希望皇帝给这个幼子一份差事。

作为宠妃的儿子,六皇子从小就受宠,不在太子之下,因为储君的责任重大,皇帝对他往往是教导审视为主,可对六皇子,那就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的。

其他皇子尚在上书房读书呢,年仅十六岁的六皇子就跳了出来。

皇帝不以为意,还觉得这个年纪也差不多了,于是下令给儿子们封王,并入朝为官。

本就是高位嫔妃的孩子,母家势力雄厚,妻族个顶个有实力,入朝后迅速形成了一个个政治团体。

其中二皇子和五皇子因为母妃是表姐妹关系,结成同盟,三皇子四皇子相同年纪,自小一起长大,感情好如同母所生,自然是一国的。

六皇子因为甄贵妃受宠的原因,和其他哥哥们虽然不是敌对,但没有要好的兄弟。

而最游离在外的,就是太子了,他从小被封为太子,居住东宫,和住在皇子所的弟弟们不在一处,日常功课繁忙,也没时间培养兄弟情,就连上课都是分开的。

因此这些弟弟们入朝,对太子产生了巨大威胁。

太子一日日焦虑起来,但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朝廷蛀虫就该铲除。

这就彻底惹了那些头上有虱子的人的眼,让他们纷纷倒向其他皇子。

这不,陆续有人上折子弹劾太子,皇帝只留中不发,没说责怪太子,却不让人去查,仿佛为太子遮丑一般。

这态度暧昧不明,就越发引人猜忌,越来越多的人上折说太子的不好,东宫属官被弹劾了一个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