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2 / 2)

题目,都会买一本回去练习。”苏叶道,“这样一来,不说五六份,二三十份都没问题。”

这就是后世的历届高考题啦,哪个高三学生没刷几本高考题?

当然了,后世可以这么操作,但这个时代把朝廷的威严和面子看的很重,历届考题别说卖了,流传出来的都极少,只有那些大族或者大书院,才会专门收集。

这也属于垄断资源的一种,能有效的防止寒门出贵子,除非是天资聪颖,不然相同条件下,一个拿历届考题训练过,写了文章还有老师和家中长辈指导的学子。

和一个完全接触不到这些试题,正式考试之前,一片茫然的学子,谁考上的概率更高一点?

显而易见嘛,所以科举考试进行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把历届的试题公布出来,是他们想不到吗?

不,是这些人精想要掌握这部分资源,为家中后辈增加筹码,减少对手。

所以极力反对试题和学子的文章公布起来,理由就是维护朝廷颜面。

新科状元的文章,那是谁想看都能看的吗?

而苏叶提出的方法,就更大胆了,不仅要公布,还直接卖出去,只要你有钱,就能买到。

可以想见,朝中一定有大臣提出反对,理由是朝廷颜面啦,科举是神圣和庄严的事,怎么能如此行事无忌,亦或者有违祖制,与民争利等等。

包大人是个开明的人,完全不觉得把试题卖出去,会有辱斯文。

反而他认为,这能让更多的贫寒学子得到实惠。

他当年科举的时候,也是老师给他出了一些试题,让他写着练手,这才能在科举时从容不迫。

虽然那些题是老师根据往年学生默写给他的文章,自己琢磨出来的,和真正主考官的水平不能比,但至少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可更多的贫寒学子,还没有这样的老师能帮忙把关,那些试题能售卖的话,贫寒的学子们也能多一些见识。

因此,这个建议虽然可能得罪一些人,包大人依然打算向官家建言。

他看向公孙先生,公孙先生微微颔首。

虽然公孙先生出身官宦之家,自来不缺书本和试题,更不缺师资,但他却了解民生艰苦,知道一个贫寒学子,要得到这些内部信息有多难,因此在此事上,他举双手支持!

包大人当即换好官府,再次进宫面见官家。

赵祯听完这个提议,觉得非常不错,“不如等科举结束,没选中的试题,让翰林学士们写出文章来,放在试题后面,作为给学子们的参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