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厨子很忙> 第二百九十一章 最懂法的法盲

第二百九十一章 最懂法的法盲(3 / 4)

要求,顺便还利用这件事情扩大了自己的人脉。

通过这样一个案子,建委负责人这条路已经走通了,和新兴建筑几位头头的关系打的火热,这就叫做一箭三雕!

法律之外无外乎人情,通过诉讼解决问题就太搂!

律师必须要懂法吗?恐怕懂得人情世故才更重要一些吧?!

毋庸置疑,通个这么一个案子,钱闻达大律师的业绩簿上又有了一个漂亮案例,为农民建筑工人兄弟主持公道,另辟蹊径帮助讨回拖欠工程款。

所以律师这个行业,懂不懂法不一定是那么重要,就算是“法盲”也可能能混的风生水起

宴会厅里的气氛挺热烈,有几位民族歌手被请来给大家表演唱歌助兴。

姚远在里面发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请来的这几位不就是那晚在酒吧驻唱的歌手和乐队吗?不过今天他们演唱的都是些民族歌曲,挺原汁原味的感觉。

听了两句以后就感觉演唱水平还是挺高的,比平城酒吧里的那些个所谓歌手的水平要高一大截,最起码人家唱歌不跑调,总觉得有些民族天生就有唱歌的天赋。

看到宴会厅里有点热闹,姚远又往远处走了走,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接着打电话。

越想越觉得这边这个火腿项目有点搞头,能碰上这么好的一个食材不容易,姚远就像把事情办好,把每一步工作都踏踏实实落到实处,这当中就离不开董大师、常会长、郭子达、甚至还有在旅游杂志社工作的胡一佳的帮助。

崖上村的风景是绝美的,难得的是那里还有自己的小气候。

天底下的好多美食都是有地域性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地的特殊环境和气候,这个事有点像是玄学,科学的解释往往会说是因为小环境下的气候会滋生特殊的菌落,而形成当地特殊的风味。

比如茅台酒、比如高卢国的蓝纹奶酪、再比如好多、好多。

能在偶然间碰到这么样的一个风水宝地,没道理就那么轻易放过。

崖上村的人文景观也特别有代表性,村里的建筑老旧古朴,当中不少是几百年前留下来的古老建筑,甚至还保留了一个清代末期留下来的天主教堂。

当地传统的手工制盐方式与旧时候一般无二,甚至可以说是古井盐文化的活化石。

可惜就是地里位置有点太闭塞,交通不太方便。

当然如果当地交通方便的话,恐怕早就发展起来了,也不会留下这些原汁原味的历史曾经的味道。

就因为如此,姚远觉得如果只在崖上村和刘氏兄弟做一个简单的火腿加工厂,就有点浪费了这个崖上村特有的资源。

如果把崖上村所有的优势资源整合一下,弄不好能做出来一个大文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