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1 / 2)

林黛玉听出林如海话中凄凉之意,怕是林如海已准备好即将面对的一切。虽说林如海不如贾敏待自己亲切,但是日常照顾却并无短缺,如今一去怕是再无团聚的可能,林黛玉脸上不由得滚下泪珠,悲声道:“父亲之话,女儿谨记在心。此去绝不堕了父亲的名声。”

“此乃汝父在京城的些许产业,如今托付与你。固然外祖舅母家不会短了你什么,但凡手中有些银两也好。”林如海将一叠银票并地契交与林黛玉。

林黛玉大吃一惊,原来林黛玉并不是两手空空去的贾府。她瞟了一眼手中的银票,怕是有几万两之巨,而且手中的地契值多少还不确定。这一去,怕是自己并不比那宝姐姐穷多少了。

“汝父在京中并无太多至交,但是那吏部侍郎方唐镜乃汝父之旧交,若有什么难处,不妨寻了他去。此乃汝父之信物,见此物他必然出手相助于汝。”林如海将一块银牌交与林黛玉,“罢了,你好生收拾吧,明日即出发上京。”

林黛玉连忙行礼告辞,回内院的时候林黛玉却心中纳罕,这林如海早已为林黛玉备下不少资财,而且还安排下一条后路可以求助,为何林黛玉在贾府却过得如此闷闷不乐?其实林黛玉不知的是,在她进入红楼的那一刻起,这个故事就变得有些不同了。

过了些时日,贾雨村一行人等进入神京。雨村精心整了衣冠,带了书童,拿着贾家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此时贾政早已看了林如海的家书,见是此人,忙请入相会。呆见了雨村,谈吐之间颇有不俗,便喜了不少。且这贾政礼贤下士,况又系妹丈相托,少不得优待雨村,相较其他更又不同,便竭力从中周旋。不多日便谋了一个复职候缺,过了月余,金陵应天府缺出,贾政便替贾雨村谋补了此缺。那贾雨村择日上任不在话下。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早有贾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林黛玉前世在书中,今生从贾敏嘴中得知这外祖家与别家不同,就这次迎接的三等仆妇,无论吃穿用度,还是浑身的气派已是与扬州城中的官家大户不同。林黛玉心中暗叹道,果然是个豪门世家啊!黛玉穿越之后便是来到扬州城,自然没有见过林府在京中的气派,自然感叹良多。

隔着纱窗,林黛玉看着这京城的繁华。与扬州的精致小巧不同的是,京城无处不在展示着那雍容华贵的气氛。王嬷嬷与雪雁自是见多了,便敛了心神。而那锦雯、琇琴却是第一次进京,如若不是黛玉严令闲谈,怕是这车内就已经闹翻天了。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题匾,匾上大书“敕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