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97章 世间果然有不死之丹!

第97章 世间果然有不死之丹!(2 / 5)

“兹事体大,勿要猜测。”扶苏道。

徐福点了点头,他自然知道,若是始皇帝本来还吊着一口气,吃了自己看错的药驾鹤西行,那诛九族都不足为过。

他抬手擦了擦额间的汗,重新返回方才那一页中。

若此时徐福能知道,待到后世汉时,有位叫许慎的写了本《说文解字》必想拥有!若是再配上后世的《新华字典》,他如今的痛苦,迎刃而解。

徐福并不气馁,毕竟是天书,轻易就能看懂,岂不是人人皆可得知。

天书上这些字看似与秦之小篆截然不同,然而却隐隐一脉相承,往往同一个字之间,两个写法毫无联系,却能够从字形上猜出,而且每每有妙到毫颠的感觉。

这其实也是正常,汉字原本就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上的组合文字,只要认识那些象征符号,比如一个圆圈中加个点代表日,自然就能够从日字中对照出某种固定的变化。

无论字体如何改变,象征符号都不曾变过。

即便是有其他的造字法,也不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中。

但在严格意义上,转注和假借乃是用字法。四种造字法,究其根本,也是离不开最初的象形符号。

汉字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文字,分单体和组合两种。单体不用说,就是象征符号本身的变种。而组合体亦不过是多个象征符号凑在一起,比如日月齐聚,便是明。其中,日月为象形。而明,便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引申出的会意字。月亮还未落下,太阳便已经升起,可不就是黎明吗?

更关键的是,纵使是后世所创文字,或者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的文字,又可以用另外一个原则去辨识,那便是一个符号为偏旁,表其意,另外一个符号则表其音。譬如金文中的药字,从艸(艹)从乐(约),艹行,约声。这亦是在符号的基础上,引申的行声字。

最后一种指事造字更是方便,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上下”二字。小篆中,此二字尚没有最后的两点。横之上有竖线为”上”,横之下有竖线为”下”。

徐福暗自给自己打气,区区三个字,难道我还不能确定下来!

没错,不是如前文一般大概猜着读出来,而是必须要确定。

其关键便在于第二”死”字上。

死,人夕也,但写起来不会这般写,而是从歺从人。

“可有笔墨?”徐福仅是想是很难猜透的,不如写下来更直观些。

“有,吾为寻仙使取来。”蒙恬起身,去了方才他和扶苏坐谈之处,取来笔墨。

徐福从蒙恬手中接过笔墨,将身子伏在地上。伸手写下一个”歺”。

此字越看同天书上这个”死”字有相似之处,究竟是哪里像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