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边关(2 / 4)

比不上艮山,但比起憾生关来说,依旧要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了。

比起这三个边关,憾生关不但地处平原,关外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关口的位置还特别大,以往那种依山而建的关口在这里是不适用的。

想要拒关,就必须要人工建造。

原本在帝国强盛的时期,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当年的帝国曾经花了大力气,硬生生地将附近的一座山给“搬”到了憾生关附近,成为了一座人造的关口。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一点从山下一大片的荒地就能看得出来。

那是在曾经开凿搬山的过程中死去的数以万计民工的埋骨之地!

这里也是憾生关附近唯一一块不被允许利用起来的土地,尽管在上玩具尸首的“滋润”下,这里的土壤十分的肥沃。

那位从二十出头开始一直镇守了三十年的陈汗将军为此特意有过命令。

这里是一个见证,我之所以禁止任何人使用这块土地,是为了让后人记住。

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千千万万的前辈前仆后继才得以让这种和平延续了下去。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他,陈升之,不是一个背叛历史的人!

一百五十万!

整整一百五十万的憾生关守军。

这已经是其他的三大边关守军数量的总和了。

其中本身就是附近子弟的守军数量就高达一百万之巨。

其余的五十多万,都是各个地方乃至帝都支援的军队。

可即时是这样,憾生关的镇守难度依旧是最高的。

毕竟在那个年代来说,地形地势对于防守的一方来说太重要了。

可以说,如果换成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狭长型关卡的话,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守军。

只需要每过一段距离建立一座烽火台就足够了。

平时所有的兵力都驻扎在大营里,但凡出现紧急军情,立马就能将平素养精蓄锐的精兵派遣出去。

这对于防守的一方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可是这种“通常情况”,在i憾生关这里几乎不可能出现。

除了那座硬搬过来的山脉之外,周围依旧是可以长驱直入的平原地带。

如果不是那平原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泥沼的死亡之地,恐怕憾生关也就没有驻扎的必要了。

人家完全可以随时进出,你守在一座孤城之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相比较其他的三大关,憾生关的隐患是最不稳定,也是最多的。

每每到了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往往也是整个憾生关守军最为紧张的时候。

因为天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