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都市传说:远古文明的遗产> 第170章挖掘墓室

第170章挖掘墓室(2 / 4)

只是为了防备一些盗墓贼,那么这种血牲取食的说法就显得有些言过其实。”

在活人殉葬被废除之前,用大批的奴隶进行殉葬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就更别说使用血牲了。

对此并不怎么怀疑,但江映雪结合这处石林的上古应用场景来综合分析,立马就发现了其中的诸多矛盾。

“除非,当初在设计这处古墓的时候,就已经预想到千年之后罗布泊干涸的情况。

要知道,罗布泊的干涸,完全是因为人为耕种和畜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当初的罗布泊虽然水体依旧广袤,但其面积一定在不断地缩小,特别是对于末代西王母来说,这种缩小的趋势一定会非常地明显。

一座水底陵墓一旦失去了水体的保护,盗墓贼的盗墓难度将会大大降低,这处石林的防御特性就呈现了出来。

至于青鸟取食的象征,不过就是陵墓设计者的一种心理威慑作用罢了,其本质和“开者即死”这样的陵墓诅咒并无任何区别。

能够找到这里来的盗墓贼,或多或少都有些文化底蕴,在明白青鸟浮雕的含义之后,又见到自动打开的墓道,也会在心理层面上产生主观畏惧情绪,并不会轻易地去当那个主动投食的血牲。”

优秀的陵墓防盗设计,必然要考虑到时间的影响因素,对于陵墓在未来环境之中的考验也要考虑进去。

黄教授从这个角度去解读石林和青鸟浮雕的存在意义,在道理层面上是讲得通的。

也就是说,这处石林并非用于为墓主人取用血牲,仅仅只是为了给盗墓贼种下一种心理暗示。

忌惮青鸟取食的血牲可能性,盗墓贼主动退却了,那自然是最好。

如果碰上那种不怕死的愣头青,这种心理暗示也已经种下,再配合着陵墓之中的重重机关,也能让盗墓贼在死伤惨重的情况下幻灭最后的求生意愿。

如此一来,盗墓贼也不会因为旺盛求生欲的关系,无意义地去破坏更多的墓内设施。

“如此看来,这个墓道自动开启的机关,是在水体干涸之后才自动打开的。

就这些石条的磨损程度来看,也不像是经常开合的样子。

又或者,这些石条墓盖很可能会按照某个既定的规律,分批次地打开。

甚至猜测得更加大胆一点,每只青鸟浮雕所对应的墓室区域都会有所不同,以便能够更大程度地灭减不同批次的盗墓贼。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即使我们等在这里,很可能也无法顺着司马天他们的过往轨迹前进。

如此一来,司马天他们之前用命拼出来的有效路径就不存在了,我们得继续使用人命去填一道道的全新机关。”

借由江映雪和黄教授之间的讨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