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页(1 / 2)

但出了甄家的事,贾敏又担心她家只知憨皮憨玩的闺女再被别人家居心不良的小姑娘骗了,心里一阵担心。 见那些人家都极懂得趋吉避利,提起来的心倒是放下了。 这样也好,也让闺女见见这人生百态。省得得势时再被小人哄骗。 林家与甄家交恶的事,不远千里的传到了京城。 贾母歪在榻上,一边由着丫头捶腿揉肩,一边闭着眼睛在那里寻思着里面的道道。 贾母上了年纪,荣国府中一应大小事情都是二太太王氏和大房的琏二.奶奶小王氏管着。 两个王氏同出一门,原是亲姑侄,现在又是婶子和侄儿媳妇的身份,看起来倒是比旁人亲密。 表面上这二人管着整个荣国府,但实际上,贾母的心腹仍在府中担着极重要的差事。姑侄俩的一举一动瞒不过贾母那双成了精的眼睛。 这次甄家和林家的事,贾母不是不知道。但想着不过一个早产的孩子,没有今天这出事,也未必能养成。甄家势大,甄贵妃又有圣宠,元春在宫里也多有倚赖甄贵妃,一个早产的哥儿,若是能解开两家的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再一个...倒是没想到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原著中贾母初见黛玉时哭成傻逼,未尝没有放纵旁人欺负自家闺女,害得自家闺女年纪轻轻就病逝的悔恨。 思绪半了一圈,贾母睁开眼睛,问了一句,“宝玉呢?” 鸳鸯闻言笑道,“老太太许是忘了,宝二爷今儿一早便和太太回王家赴宴去了。” 除了宝玉和二太太去了王家,琏二爷夫妇以及三姑娘也都一道去了王家。不过鸳鸯想着老太太未必关心这些人,便没说。 “老了,不中用了。昨儿宝玉还央我一道去热闹一天呢。” 听到这话,鸳鸯只一脸笑意的捧了一句,“宝二爷最孝顺不过了。” 听鸳鸯这么说,贾母笑着点头,心里那点愁肠都放下了。 甄家重要,女儿女婿同样重要。但她还有宝玉。 宝玉衔玉而生,必有大造化。 贾母深信她孙子有造化,但也不想想她孙子过年才八岁,若没那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甘罗十二岁拜相的奇智,以她七老八十的年纪,怕是闭上眼前都看不到她宝贝孙子一步一步登天梯了。 说起宝玉的那块玉,黛玉都觉得贾母挺心大。 又是衔玉而生,又是来历不凡,大造化。 传出这样的话,皇家既不加害,也不加封难道就不能说明些什么情况吗? 太 .祖皇帝当初起义的时候,好像也就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天象做了由子吧? 难道是之前赖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做了什么? 可那也不对呀,若真的做了什么,贾家到了后来也不能抄家抄得那么干脆利落吧? 总不能看着时间差不多了,赖头和尚他们再跑到皇帝跟前来一句‘天凉了,让贾家抄家吧。’ 囧死了有没有? 黛玉歪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