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水稻(2 / 3)

为关键的水稻杂交技术,更是从头到尾,都由他一人执行。

说实话,这项技术的复杂程度,要远远超过他的想象。

尽管他们家世代耕读,对于种地这件事,有着充足的知识储备,他自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小便熟读家中所有农书,更是在一系列农耕方法上推陈出新。

可即便如此,当他真的开始照着恩师给的方向钻研杂交水稻技术后,他才发现,自己着实是太过天真。

这种技术之复杂,之艰难,简直已经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

但,他李隆恰好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

不论是读书,还是务农。

尤其在务农上,他更加喜欢钻研,喜欢琢磨。

为了恩师口中的杂交水稻,他秋去春来,琢磨了数月时光。

这些天里,他吃饭时候在琢磨,睡前在琢磨,甚至就连走路的时候,读书的时候,也在琢磨。

若是让旁人见了,一个好端端的读书人,不去用功读书,准备即将到来的春闱,而在琢磨怎么种稻子,怕不是要嗤之以鼻,骂上一句读书读傻了。

可李隆,就如同着了魔一般,偏偏就停不下来。

终于,在他的这份坚持下,时间一日日过去,春闱愈发临近。

而他研究出的第一代种子,也即将成熟!

第一代新种子,大概是二月上旬种下去的。

时间上是不大对,本来至少也应该等到三月才种的。

只是李隆心急,等不了那么久,他想在春闱结束之前,将稻子收了。

无可奈何之下,便只能如此。

他算过日子,快的话,五月份就能成熟。

而春闱乃是会试,还有殿试,事项繁多,考完之后,考官批卷还要不少时日,等到成绩完全出来,也差不多五月了。

主打的就是一个踩点!

对于这第一代种子,说句老实话,李隆没什么信心。

甚至觉得肯定达不到老师对于杂交水稻的要求。

要想达到老师口中的要求,只他一人,是远远不行的。

需要一代人,甚至是数代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日以继夜地不断前行,最终才有可能做出真正的杂交水稻。

他现在做的,不过是实验品罢了。

可即便如此,李隆也有信心,亩产量一定会比现在要高。

然而,就在今天,正当李隆满怀欣喜地准备前往西山继续研究的时候,却被杨管家叫住了。

“杨管家,唤我何事?”李隆有些诧异,在他的印象中,杨管家把偌大的武陵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理应是个日理万机,十分繁忙之人才对。

平日里与自己也无太多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