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灭倭(2 / 3)

态扭转了倭国的发展方向,从而决定了千年内东亚历史的走向。

刘仁轨也是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灭倭第一人。】

眨眨眼睛,孔明反倒是感觉品出来的一些门道:

“海战不比陆战。”

孔明斟酌着道:

“相较于人数多寡,更能决定海战走向的乃是船只战力……不,应该说是工学差距。”

“就如胜荆襄所用的巨舟,若在江水上决战,千艘走舸奈何不得巨舟一艘,都不须巨弩,直来直去便可碾碎小船。”

愈是推演,孔明也愈是兴奋:

“而若是舟上巨弩所射非弩箭,而是借助火药的铁炮……”

孔明能够想象,若是真有,恐怕仅需一艘船,就能尽灭江东所有水师!

可望可及的未来已经展现在了孔明的面前,这一刻孔明整个身体也由内到外兴奋了起来。

这一辈子,只要能帮后辈在工学上趟出来一条路就足矣!

而这条路要走得通,算学必不可少,但……这注定会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过程。

就算学上来说,孔明与刘巴研究探讨过多次,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如今的算学颇为散乱,很难称为“学”,反倒更像是“术”,离“道”颇远。

就像是一颗种子从落土到发芽到结果,先贤所著的无论是九章还是周髀,都更像是对这种子所结之果的描述。

他与刘巴就如同盲人一般,顺着这个果子往回摸,也就只能摸到叶子而已。

但通过后世对其和科学的联系,以及从属地位来看,算学应当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根茎”的,如今问题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摸到这个根茎。

有这种困扰的并非孔明和刘巴两人,比如张松为他们寻来了蜀中遗落的一套名为《算数书》的竹简,据说是武帝前后从关中传过来的,被大姓收藏保留至今。

孔明和刘巴合力将其誊写并纠正其中错误后,便看出此物是脱胎于《九章》,不留名的著书者试图将这些“果”归纳出一个共同的根,自成一算书,但可惜不得其法。

后来更是得到了两部残本,分别名为《许商算术》和《杜忠算术》,其中多多少少都能看出来这些精于算学的著书者同样的困扰,但……

看着孔明在那边唉声叹气,庞统倒是有点心焦了。

他看得出来,孔明这厮似乎在研究那后世学问上又有精进了一点,但他如今反倒是连孔明的想法都跟不上了。

于是庞统一时间有点发狠,不就是算学?这次走时便借上一套,先熟读几遍,不信搞不掂!

他要为凤雏之名而战!

……

甘露殿中。

李世勣在看到这刘仁轨的战绩就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