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84章 烽火台与信号塔

第184章 烽火台与信号塔(2 / 4)

单从马匹数量看,这太玄盛世并非是如此前想象一般连绵不绝。

更像是皇子治承贞观基业,但又靡费甚多,最终玄宗接手的是一个国力折半的大唐。

结果……

“此间诸事,最易莫过于军阵取胜。”

这是大唐皇帝的感叹。

甘露殿几个兵败后投李世民的将领点头:

反正您赢了,您想咋说咋说。

房玄龄与杜如晦知晓李世民为何二叹,默契对视了一眼,想起来了彼此的儿子。

不由得也是一起无声点头:

谁说不是呢?

阎立本不由得有点气血上涌。

若是能直接入仕,他才不屑于以技入仕。

虽然如今觉得画画挺好的吧,但为什么就是看不惯这几人的神态呢?

感叹也就须臾,颇爱良马的李世民随即兴致勃勃陷入畅想:

“若破西域,不知张万岁能否给朕养上百千匹的汗血宝马?”

房玄龄与杜如晦也就一感叹,该做的事情还是得记下来的:

“须询民部豆事。”

“或该直询司农寺?”

“司农寺为宜。”

两人点点头将此事记下。

【高宗时,马政败坏带来的一个恶果就是部队失去了快速反应能力。

依然还是裴行俭三十万人那一仗,唐军人数数倍优于突厥,但依然打的吭哧瘪肚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骑兵不够。

后来更是因为宰相裴炎歪曲事实,两个头人在长安被斩首,结果突厥跟唐朝就如裴行俭所猜测,彻底杠上了。

突厥年年来,换着方面奔袭掳掠,就赌你唐军反应不过来。

后来直到李治死后二十多年,唐将张仁愿受不了这样玩儿捉迷藏了,将汉代的烽燧制度重新搬了出来,并做了更加科学的改进,由此诞生了悬空阁楼式的烽火台。

这种烽火台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小土塔上修建了一个小房屋,就跟咱们今天的水塔似的,不过上下只能靠绳梯攀登,这样即使被袭击,上面留守的烽火兵也可以砍掉绳梯,然后燃火发信号。

张仁愿也改进了烽火的信号,要求烽火台彼此于清晨和入夜都需要互相打信号,平安举一火;闻警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

三百里的范围内张仁愿修了一千八百座烽燧,至此朔方才终于安宁,突厥人不敢越境,朔方反而还裁撤了数万兵卒,节省了开支。

靠着烽燧,仅需一个夜晚就能将一个信号从辽东传递到西域,烽燧称得上是无线电时代之前最好的手段…………之一。

比如法国拿破仑时代,有人根据烽燧的思路,融入了密码学手段,制造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