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115章 两死之道

第115章 两死之道(2 / 4)

挂机躺赢的局,为什么有人要打假赛送人头?

而哥舒翰也是无奈,出关的决定不是他做出的,而是玄宗和宰相共同决定的。

杨国忠本身是哥舒翰的金主,安史之乱前两人属于反安禄山联盟。

但随着哥舒翰得势后迫使玄宗诬杀安思顺的举动,杨国忠心里升了戒心:

他可不想步安思顺的后尘。

并且很快,杨国忠就收到了一封密报:

有人请哥舒翰提兵回长安诛杀杨国忠,好让安禄山不能再用清君侧这个口号。

哥舒翰不置可否,但杨国忠的胆子都要吓破了。

在征得玄宗首肯后,杨国忠募兵一万三千人屯兵灞上抵御叛军,由亲信杜乾运统领。

这支兵马让哥舒翰很不舒服,上奏玄宗将这支部队纳入潼关指挥,并随手斩杀了杜乾运,连罪名都懒得编造。

正因为双方的这些斗法,导致杨国忠的不安升至顶点,最终几乎是使出了浑身力气,让玄宗命哥舒翰出关。

这便是哥舒翰“恸哭出关”的原因。

回头来看,将安史之乱推向高潮的根源也是信任的崩塌。

因为安禄山的反叛,导致玄宗不再相信任何人,所以不假思索就斩了高仙芝与封常清。

高、封之死令哥舒翰对朝廷难以信任,故而会不择手段攫取权力以求不被掣肘。

哥舒翰的行为让杨国忠不再信任哥舒翰,最终一力促成了哥舒翰的出关。

以上种种,最终导致本来半年就能扑灭的叛乱愈演愈烈,成了烧毁大唐盛世的燎原野火。】

“时穷节乃见……”李世民默默思量。

随即嗤笑道:

“朕算是看明白了,这长安实在是太过安逸了。”

“若在无险可守的洛阳……”

长孙无忌小声道:

“大家,归根结底还是这杨国忠心术不正。”

“若是这宰相如那张九龄、颜真卿一般,勿说是否会如此争权夺利,这叛乱都不会生起。”

不过其中意思大家也都明白:

这朝廷若是真在洛阳,禁军该烂照旧烂,叛军打过来的话,玄宗也不过就是多跑几步路罢了。

而且朝廷这般乌烟瘴气是因为宰相,至于宰相为何会出问题嘛……

李世民心态好的出奇,大胆开麦道:

“何谓安史之乱?不如称隆基遗祸。”

随即更是一叹:

“如今方知后辈恨其不能早死二十年绝非虚言。”

而脑海中自然也想起来了后世那不夜城的雕塑。

太玄盛世之称、开元盛世的三层垒台。

各种方面都能看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