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86章 居长安

第86章 居长安(2 / 3)

光幕此前还说过此时正是那大姓衰弱的时候,也确实算是下手的好时候。

只是……房杜二人偷偷交换一个眼色:

这五姓七望里,也是有陇西李的吧?

魏征倒是头一次领会这一遭,此时只感觉犹如一股冰风扑面而来,寒意彻骨,呆立当场。

而房玄龄与杜如晦则双双出列,这两位俱是老臣,已经称得上心有灵犀。

陛下都如此说了,那科举糊名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因此房杜二人主动领了制定科举新规的工作。

李世勣与尉迟敬德也纷纷表态,若是那大姓欲闹事,愿领兵前往。

不过对此李世民倒是摆摆手觉得无须担心:他们最好能闹事。

此事揭过之后李世民再次出言嘲讽自己这个子孙:

“这李林甫之言,若是真信了,那便是个痴愚之辈。”

“若是猜出蒙蔽而毫无动作,那便是个庸昏之辈!”

当然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可能,那便是虽然猜出来了受到蒙蔽,但因为这宰相权势滔天故而不敢妄动。

如此一来李世民的心情反而更加躁郁,只感觉这晚唐之史仿佛一条囚索,绑缚的他动弹不得。

而看着最终出现的黄巢这个名字,李世民面色冷冷:

晋朝门阀造孽,方有八王之乱,永嘉之祸。

这唐朝士族造孽,又造出来个灭了他们的黄巢。

真就一点长进也无?

【唐朝的门阀士族逐渐适应了科举,但反过来说,科举也对门阀完成了最后一波改造。

他们开发出来的行卷这一套玩法,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以京兆为贵”。

毕竟不管你是要送礼结党,还是要行卷内定科举名次,再或者单纯只是为了参加科举。

不管以上哪一项,住在京城肯定都是要比在地方上方便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唐朝的门阀士族逐渐表露出了三个特点:

即中央化、城市化、以及非军事化。

汉朝和晋朝的的世家大族基本都是“双家”,即用乡下庄园这个“家”来产生财富,再用财富去换取京城的“家”来获得权力。

对这两个朝代的世家来说,乡下大庄园里的土地、佃农、部曲、门客等才是他们强大的根本。

但唐朝的门阀为了适应科举制度,实际住址都开始远离原本籍贯,开始在两京走廊地区:即长安到洛阳这一条线上聚集居住。

而在科举上获得成功之后,门阀士族便顺势从地方势力过渡成为中央官僚。

且从南北朝起,官民不同地就已经开始成为传统,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祖籍是山东,那么中央就定然不会派你回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