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23章 破灭的三兴之火

第23章 破灭的三兴之火(2 / 4)

右牧,是中国历史上官方经营的最大牧场之一。

而无论汉隋唐哪一家,对于河西走廊的描写都是一样的:

水草丰茂,绿草如茵。

正因为其自然条件好,所以两汉时便开始对河西走廊进行开发。

从汉末三国到隋,因为中原的连年战乱,所以不少百姓迁移到了陇右。

因为这里有陇道,有潼关,即使发生战争也能保持相对安定,由此也形成了陇右大姓。

唐朝则是掀起了开发陇右的高潮,设安西四镇之后便“岁调山东丁男”,赠钱分田安置百姓。

但到了开元年间,河西走廊的荒漠化就比较严重了。

“人户渐少,凉州以去,沙碛悠然。”

咱们前些年靠着植树消灭的毛乌素沙漠差不多就是这一期时期形成。

垦殖使得河西走廊开始飞速荒漠化,最终到了明朝面对的就不再是河西走廊,而是河西荒漠。

所以明朝选择经营西南方和北方也属于无奈之举,荒漠把路堵死,就算打过去也是完全得不偿失。

明朝经营东北的结果就是经营出来了龙虎将军努尔哈赤,最终成就了明槐宗之谥号。】

光幕展现的不再是那令人向往的不夜城,画面飞速掠过,能看到的是一片不毛之地。

石头和土地裸露,生长在上面的是一看就很耐旱的低矮灌木。

没有草原,河流细窄,人烟稀少,风尘仆仆。

这又是跟李世民所见完全不同的陇右,他看着光幕中的荒漠。

“终唐一朝,竟给后世留下如此之祸?”

李世民感觉有些无法接受。

道理似乎很简单,但又是平时都懒得去思考的。

杜如晦叹道:

“民伐一树只需半日,一苗成树则需十载。”

“反之。”李世民此刻反而想的非常明白:

“若是能抑制河西走廊那所谓的荒漠化,河西走廊便能成为大唐万世之基!”

作为一个将军,李世民很懂补给的重要性。

“若是河西走廊逐渐如光幕一般,则从长安至西域便需数倍粮草。”

“反之,若是如现在一般河西有重镇有大城,百姓安居乐业,则可抽当地之民为军。”

这两个中间的区别可太大了。

“此事需要议一议。”李世民交代道:

“等元正休沐后,定一灭沙之政,交由朕过目。”

大唐皇帝陛下如今不过三十岁出头,最不缺的就是行动力。

杜如晦房玄龄遵旨。

长孙无忌低眉顺眼不说话,他如今是被罢状态,很懂得避嫌。

李靖则是笑呵呵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