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3章 最好的苏27在华夏(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5/8)

第123章 最好的苏27在华夏(为月票金主flankerr加更5/8)(2 / 3)

作为一个国土和海洋面积加起来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华夏毫无疑问需要一种航程和机动性出色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而华夏空军要想完成从国土防御型到攻守兼备型的华丽蜕变,也需要一种有足够动力和载弹量的多用途空中平台。

苏27毫无疑问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只不过除了平台本身之外的部分完全可以换成华夏自己的东西。

别的不说,那个将近一吨重的N001雷达肯定要首先换掉,苏维埃钟表店也要改成玻璃化座舱。

实际上,就连老毛子自己人也不太受得了苏27身上的这两大神器,如果不是联盟解体导致研发停止,那么使用平板缝隙天线和数字电传的苏27SM应该也差不多要服役了。

想到这里,常浩南觉得自己需要安排一下八三工程之后的计划了。

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其实在上一世都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的。

所以如果有可能的话,他的想法是“我全都要”。

不过这就要求他当好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否则如果左支右绌两边不能兼顾,那效果反而更差。

“不知道咱们厂对打通四阶段生产线的时间节点是怎么设定的?”

飞机制造是一个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飞机设计的工作。

飞机,或者任何复杂机械产品从完全进口到完全国产之间,实际上都会包含三到四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用原厂进口的大部件对飞机进行组装,打通“整机总装线”。

组装飞机看上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能走通这一步的国家就已经不太多了。

其次是进口中散件组装大部件,以及进口低散件组装成组合件。

根据飞机的复杂程度不同,这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步骤。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走到这里基本就算是到头了。

不少国家的所谓“自研”飞机,也只能做到这一步。

最后才是从毛坯料开始生产低散件,打通零部件生产线,然后一步步生产出整架飞机来,实现飞机的完全国产化。

“这个么……”何明略微思索了一会:

“原本的协议规定是在明年年末之前完成2-4架飞机的整机总装,1999年年末之前完成机体部分的全部生产线。”

“不过得益于你的功劳,现在又多了一个节点,就是在2001年末之前完成对全机生产的国产化标准替代,把苏27彻底变成符合华夏航空工业标准的东西!”

“当然除了飞机本身之外,还有一个任务是地面保障设备的国产化,否则光有了三代机,相应的勤务能力跟不上,一样没办法形成战斗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