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科幻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9章 三年窗口期

第119章 三年窗口期(2 / 3)

提供的数据和方法对这个项目的贡献不会比我少。”

“不管怎么说,有意向用户就是好事。”

常浩南没有继续纠结细节。

“严格来说,巴方代表团这次过来,最初的目的并不是采购一批改进型歼7。”

“那……难不成是来谈超7合作的?”

如果常浩南没记错的话,FC1/JF17项目的谈判一直到1997年末才出现比较明显的进展,最终的协议签署更是到了1999年。

“表面上是这样,但实际上肯定不是。”卢育英再次摇头:

“他们的访问似乎漫无目的,对我们的安排也是全盘接受,所以我,还有航技方面的同志都摸不准对方这次来访的真实意图。”

随后,他花了大概十几分钟时间,把昨天在132厂和巴方代表团初次见面时的情况给常浩南讲了一遍。

尤其是那位拉蒂夫少将稍显奇怪的表现。

尽管后者目前正在帮着601所做项目,但大家都是航空工业一盘棋下面的,所以这些事情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唔……”

常浩南摸着下巴,低头陷入了沉思。

拉蒂夫中间和卢育英说的那些话让他很是在意。

所谓“发展潜力不弱于幻影2000C、最好可以接近F16C水平的战斗机”如果按照正常发展,指的自然是枭龙。

但其中还有一些其它细节。

毫无疑问,对巴军售一直是华夏军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实际上,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军事装备,尤其是空军装备上的选择长期摇摆不定。

一方面,在****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严重依赖美国提供的支持,导致前者已经形成了使用美国体系装备的习惯。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武器提供者,美国又并不可靠。

从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开始,****就经常遭到西方的武器禁运。

虽说名义上这种禁运是针对印巴双方的,但印度军队本来也不依赖西方提供装备,所以这实际上就是赤裸裸地拉偏架。

于是从60年代开始,巴方逐渐引入华夏和法国制造的装备,用以抵消风险。

不过从定位上讲,美制装备仍然属于主力,而其它装备只能算是“备胎”。

直到冷战结束后,由于失去了在中亚地区对抗苏东阵营的需求,****的地位直接一落千丈。

在90年代初,美国直接中断了第二和第三期和平门计划中总计71架F16战斗机的交付工作,扣押了已经生产的28架,并且没有退还巴方已经支付的6.85亿美元货款。

这让巴军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