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我的梦幻年代> 第六十六章 杠上了(下)(1/5)

第六十六章 杠上了(下)(1/5)(2 / 3)

忍住夸了黄忠军一句,后者咬了咬牙,回了一句:“我觉得中国电影不能制作中小成本,要战胜好莱坞,必须做大片!我们制作的《1942》成本接近三亿,是华宜最大的一笔的投资,我对它的预期是十亿起步!”

“我们贺岁档就两部成本不高的喜剧,一部是宁昊导演,葛尤、黄博、胡戈主演的《一镜到底》,另一部是徐争导演的两年前《人在囧途》的续集《泰囧》…”

王长田插了一句:“你之前说了喜剧电影会成为一段时间的主流?”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沈梦溪点头:“好莱坞大行其道,如何抵抗他们?在工业基础不是很完善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借鉴海外情况,比方说欧洲,欧洲各个国家最流行的是本土喜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最卖座的本土电影几乎全是喜剧!”

“生活化接地气的故事题材,地域性强烈的俚语和典故,让本土观众觉得分外亲切,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世界电影能够呈现更丰富缤纷的多样性、更多不可替代的特色性,才是电影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生生不息的根本…”

佟钢很感兴趣:“法国、德国本土喜剧很强吗?”

“法国的《虎口脱险》、《欢迎来到北方》、《唐·卡米罗的小世界》、《岳父岳母真难当》之类的都是千万观影人次的作品;德国本土影史票房第一的作品《没有耳朵的兔子》就是喜剧,德国本土票房前十名全是喜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然,最终我们要做的肯定是大投资、高概念的大片,否则,我们辛辛苦苦,每年五千张荧幕,每张荧幕平均在三百万到五百万的投资规模,一年几十个亿投下去的院线的增长,荧幕数量的增长,实际上是把这些荧幕市场体验型的电影院的消费市场拱手相让了。”

“好莱坞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整个好莱坞的电影都会向着大荧幕、超级大片的规格去发展,工业电影,这种电影就是适合大荧幕、影院观影。”

“其他国家呢?”

“我们做过一些研究,亚洲国家吃动作片,欧洲不怎么喜欢,墨西哥、俄罗斯吃爱情片,其他国家不怎么吃…我们在卖片的时候,很有针对性的做一些部署…”

“你们怎么研究的?”

“采样数据,做大数据比对…就跟我们推出《心理罪》一样,也是经过大数据对比的!”

“大数据?”

……

好,沈梦溪要装逼了,不对,应该是做预言了:

“大数据是IT行业用语,很多时候,我们做电影都是通过经验判断市场,但市场讲不好的,通常一个好的故事,不一定能收获好票房…这个就要运用到数据采样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