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明朝第一国师> 第109章 圣旨到

第109章 圣旨到(2 / 4)

我身上啊。”

“你难道不是道士吗?”谢亘大声咆哮着,一张老脸都气得扭曲了。

“当然不是啊。”刘同寿两手一摊。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啊!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你以为这样就能蒙混过关吗?”谢兰总算找到机会,把对自己的斥责原物奉还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跟刘同寿比说瞎话,他还差得远呢。

“怎么就是指鹿为马呢?我真的不是道士啊。”刘同寿慢条斯理的说道:“士农工商,我大明是很讲究传统的,什么身份,对应什么户籍,想做道士和尚,也不是挽个发髻,或者把脑袋剃光了就行了的,对吧?”

“……”谢兰等人一时答不出话来,不过心里却都有了种不祥的预感。冯维世精神一振,猛地抬起头来,而对面的柴德美则是眉头紧皱,苦苦的思索着。至于围观众,大多已经彻底糊涂了。

正如刘同寿所说,明朝的户籍的划分是很严格且详细的,不但有区域性的划分,而且还会根据职业的不同,加以详分,并以此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想有所改变,科举是最光明的出路,不过并不唯一。其实入僧道之籍,也是个解决办法。

在这个时代,道士和尚的待遇基本上相当于秀才,他们出门也不用路引,并且免徭役和人头税。若是能攀附上权贵,还有机会用诡寄的法子,把寺田、观田的税赋也一起免了,比如谢家和国庆寺的关系就是如此。

因为有这些优惠政策,所以,朝廷对僧道的控制也很严,具体体现就在度牒的发放上。没有点后台背景,想顺顺当当的入籍可不是件容易事。

在刘同寿穿越之前,紫阳观有什么地位吗?答案当然是没有,小道士原本就是个被老道士收养的弃婴,准确来说,他连户籍都没有,是个地地道道的黑户!连民籍都没入,更高一等的道籍还用说吗?

“本来我不想说的,可你们一定要逼我……”刘同寿唉声叹气的说着,然后突然往人群中指了指:“唉,黄班头,你给大伙儿说说吧。”

上虞的衙役们都散在人群中维持秩序,黄班头也不例外。他排众而出,一脸自豪的宣讲道:“小仙师说的没错,他确实没有入道籍,不信的话,各位可以去籍簿中查证……”

说起来,这件事还是他最先发觉的,契机就是那场征地事件。他原本是打算用这个理由把刘同寿当做黑户抓起来,然后趁机宣布紫阳观无主,直接归公的。谁想到气势汹汹的上了门,却遭遇了灵异事件,他哪敢再提这茬?

等刘同寿名声鹊起,他原本打算以此事讨好,帮刘同寿把户籍的事落实了的,有知县和主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