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抗日之幸存者> 第一三三章 挺身

第一三三章 挺身(2 / 4)

射击洞,用大竹竿把它们推下去,这样鬼子连后边的掩护火力都发挥不了作用。至于那些在射击死角上,没有射击口可以照顾到的墙段,也不用急;根本不要趴在城垛子上用枪射击,枪支只要在城楼上警戒着他们不让他们跨上城楼就行,没枪的士兵只要对着他们梯子的位置,在离棱线远远的根本受不到机枪打击的距离往下面扔砖头就够那些登城鬼子受的了!

现在曹小民的部队任务就是守着,不让鬼子过去就行,为什么不用最经济的手段呢?想到用砖石作为武器是因为他想起了祖爷爷的一段回忆录:……在最艰难的一段日子,我们在一线坚守的士兵手上也就只有十几发子弹,不是像电影里老喊的那样,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其实我们往往在一开始打的时候就用石头……子弹总是在携带的时候觉得多,觉得重,但一到战场上很快就会发现不够用了,能省就要省!

“兄弟,当一个前线指挥员,记住不要当观众……”张灵甫大哥的话在耳边响起来,曹小民开始思考自己阵地的不足了:那些通道已经经受过一天空袭和巨炮的考验,但是谁能保证它们能撑得住两天?自己的防守方式确实可以用比较小的代价守住城楼,但如果鬼子改变战术,从下边来炸塌城楼呢?……

没几个人天生会打仗,无数的名将都是在战火中炼出来的,曹小民和所有正在战火中淬炼的官兵一样成长,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有人打成一代名将,但他们先要能活下来!曹小民一边布置防守战术、一边和官兵们讲解、探讨;经过对防守阵地的调整和防守方法的改变,官兵们都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我感觉,仪凤门一带的阵地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

“把这封信送到挹江门,交给刘青长官……”曹小民把一封自己口述(他还不会写繁体字)由谢忠在炮火下写出来的歪歪斜斜的书信完成了,让谢忠骑马去传递给挹江门。里头主要是他在布防仪凤门的一些心得和整条从草鞋峡到挹江门之间的防线情况通报,除了士兵的素质外,各部队之间的通联问题也是国军大大落后于鬼子的原因;建立好整条防线的信息通联顺畅,也是一个指挥官一定要布置好的工作。

就在谢忠刚走,从外联通道里进来了一个士兵,给曹小民带来了一个吓死人的消息:煤炭港乱起来了!

像梁小宽这样在死人堆里打滚出来的老兵,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发起偷袭摸哨对付几个鬼子不算难度很大,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如何统领好那些难民!

在面对鬼子的时候,可以数千人被几把刺刀吓住,但是当他们明白得救了,明白现在那些吓人的枪支不会对自己开火的时候,情况就变得难以控制了。虽然大家也明白不能惊动鬼子,但是偏偏有的人就仗着这点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