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宰执大宋> 第三十章 花落谁家

第三十章 花落谁家(1 / 3)

良久良久……众人才把自己飘远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回到现实的人们开始默默的品咂这首词和这支舞!

这是怎样的一首词啊?

一首绝妙到难以用语言去形容的妙词,一切华丽的辞藻都在这首妙词之前黯然失色,都难以形容此词的绝妙。

众游船画舫上的文人雅士,这次没有狂热的去给叶亦菡姑娘去投绢花。因为听完如此美妙的词曲,他们需要慢慢来回味,慢慢的体味这美妙的感觉。也有三两知交好友悄声议论一番的,但纵使议论,人们都不愿大声,唯恐破坏这种美妙的感觉。

众游船画舫的文人雅士,也大都是有相当文学功底的,自能品味出此词的意境。

这首词运用形象的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将自然和社会高度的契合。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

全词构思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词作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且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真是一首绝妙的好词。

自唐朝以来,诗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意境深远大气的作品也有许多,然而到得这时,诸多诗词作品往往是走到了穷尽辞工繁复变化的路子上。而此词恰似返璞归真,简洁明了,却又带着婉转华丽,仙气凜然。

宋代的文坛兴盛,各种诗词不免追求繁复,穷尽变化。比如咏月,有的论调甚至认为,若是咏月的诗词,那诗词中便是连一个月字都不出现才为上佳。

然而,这首词作一开始便是“明月几时有”这样的提问,虽然直白,但配合着下一句,却已经自然地将意境展开,再到天上宫阙时,此词意境便自然、毫不突兀地从淙淙溪流化为了高山流水。空灵、大气、悠远,不带半点烟火气息,寥寥几句,便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仙宫气象。

词句随之意境变化,一路扩展,偏又举重若轻,自然之至,倒是与初唐盛世之时文人那天马行空、不羁豪放却又能丝毫不离主题的风格相似起来了,这首水调歌头的大家之气展露无遗。

而叶亦菡姑娘的这支新奇的舞蹈也是独具一格。叶亦菡身段颀长,穿上一袭白袍,宛若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