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

五百六十五章 春情(1 / 4)

赵祯听信使讲完,心中十分奇怪,郑朗为什么去沧州。但更高兴,人终于平安回来了。诏书下得更快,郑朗与贾昌朝不和,他心中有数,朝堂有郑朗,就不能再有贾昌朝。

但他是一个念旧的人,听到这个大好消息,于中宫宴请群臣,通报这个好消息,也顺便替老师辞行。贾昌朝听了黯然,用尽机关,郑朗还是平安地回来。其实没有郑朗,他也很难再做首相。吏治能力太差,无论赵祯怎么重旧情,也不能不顾国家。可是他没有看开,灰心丧气地离开京师。

贾昌朝贬出京师,是按照汉朝旧倒,中书也不仅是贾昌朝一人,于是降陈执中为给事中,宋庠为右谏议大夫,丁度为中书舍人,这是实职官,不是差遣官。实职官降了,差遣官还是宰相,未戴相职,但在履行着相权。

又改文彦博为参知政事,高若讷为枢密副使。出现这种种状况,是整个中书省诸相能力皆出现欠缺,用文彦博增加中书的活力。

郑朗到了沧州,写了第一封书奏。

赵祯阅之大喜。

很不容易的,终于能看到郑朗的字,将此奏以及郑朗逃脱的种种事迹刊于报纸之上。

这个报纸让朝廷尝到甜头,成为国家的咽喉。

有什么大事,于报纸一登,朝廷想说黑,就黑,想说白就白。渐渐成了老释之外教化百姓的重要利器。但不是郑朗所想要的报纸,教化作用有了,可监督与朝政补益的作用没有看到。更没有百花齐放,至今还是太学一家报纸。

几方推动,迅速全国各地都知道郑朗神奇般地逃回宋朝。

赵祯也是好心,用报纸客观的将经过说出来,否则民间种种传闻,传得邪。未必对郑朗有帮助,说郑朗神通广大,呼风唤雨的,只有害处,没有帮助,容易为言臣弹劾。

这次回来资历年龄功绩皆有了,国家旱情严重,赵祯想重用郑朗,不想郑朗背上这莫明的包袱。

无数百姓来到郑家贺喜。

这是悲情的宋朝军事造成的,软弱,可欺,久受契丹人压迫,其实百姓不甘心。此次郑朗平安逃出来,唤醒了宋人心中的自强梦想,以及那份从汉唐留下来的自尊。

赵祯又下诏,以夏球为枢密使。

这份诏书下达后,立引起大哗。吴鼎臣进谏道:“陛下,球与陈执中以前证论素不合,不可使共事。”

既然以吴育与贾昌朝不和,而罢二相,求丰年,更不能召夏球回京为相,那吵得会更厉害。

其他言官纷纷附和。

赵祯没有作声,但夏棘召回京是必然,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