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诗与刀> 第二百一十七章 春闱会试,卫十五(7000,感谢月半日残两万大赏)

第二百一十七章 春闱会试,卫十五(7000,感谢月半日残两万大赏)(1 / 8)

杭州城的一个铁匠铺里,刚刚用百锻的好铁做成的铁链被几个江湖汉子取走之后,急忙送到了一处挂着“诗刀阁”牌匾的院子里。

屠夫用来挂猪肉的铁钩,从一个满身是伤的汉子锁骨穿过,两个锁骨便被那铁链锁得死死,手铐镣铐都紧在了这个汉子身上,连带背后的肋骨,也被一个铁钩穿过了两条,连接在了一座巨大的假山之上。

这般对待一个满身是伤的汉子,手段也着实狠厉,却是动手之人,似乎也知道这个汉子不是那么容易死之人,更是一个极为危险之人。

一封书信,由十几匹快马护送而出,直奔京城去了。书信内容只有一个,便是这卫十五被抓起来了,要询问徐杰该如何处置。

京城里的徐杰,还在那号房里“关押”着,还在奋笔疾书。

春秋诸子,百家有农,农桑为国本,乃社稷基石,户籍人口,百年加倍不止,田亩百年难增其一,论农事与人口,乃至灾祸赈济之难。

策论之题如此,其实说的就是中国自古有一个道理,战乱之年,人口暴减。但凡社会进入安稳,人口就会暴涨,超过一个亿的数量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耕作的土地却没有在短时间内暴涨,这就会造成很多隐患。

最为直接的隐患就是应对灾祸的弹性问题,超过一个亿的人口,虽然还不至于发生饥荒,但是会带来粮食储备不够。比如全国有八千万人口与一亿人口,田地里生产出来的粮食是差不了多少的,但是应对灾祸的弹性就天差地别了。

又比如八千万人口的时候,朝廷假如能应对一千万人受灾需要赈济,人口到了一亿的时候,朝廷显然就应对不了一千万人受灾的大灾难了。这就是弹性变低了,国家安危的风险就变高了。

这还不是单单财政的问题,农耕社会,出产的物资相对而言是有一个定数的,这是因为生产资料的限制所决定,生产方式的滞后所决定。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几百年之后总会爆发动乱的原因之一,唐朝天宝年间,人口就已经超过八千万,接近一亿。按照徐杰所了解的历史,北宋末年,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到得明朝末年,人口更是超过了一亿两千万,甚至接近两亿。

而今的大华,人口也早已超过了一亿,在一亿三四千万的数量。这个数量的人口,对于朝廷而言,已然就让许多事情的风险成倍数增长。

这也是为何国家初建的时候,往往能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原因之一。人口压力少,田亩多,百废待兴,诸事都欣欣向荣,正在往上发展,连带打仗也勇猛许多。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有突破性的革命,比如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