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都市小说>我有个流量系统> 第一百二十七章 汝南资本-柳眉

第一百二十七章 汝南资本-柳眉(1 / 3)

后续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以及经营策略等细节上的问题。

对吴舟发起了提问。

你一句我一句。

也有个别无法回答的问题。

比如说「吴总,觉得未来十年二十年后,桥霏家还在吗,那时的业绩,吴舟预估会是多少?」有人半开玩笑地问道。

但吴舟思考一番之后,摇头。

「十年太长,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我只能做确定下的事儿。」

「那吴总觉得什么是确定性的事。」

「产品,围绕自己的精准用户做好的产品,根据他们的需求,做无可替代的产品。」

「一个食品零售企业,做到无可替代。」刘青笑着看着吴舟,发出轻轻呵笑。

他知道自己已经被吴舟排出局了,因为除了开始的时候,吴舟和他针锋相对之后,后面就再也没搭理他。

既然如此,他的态度当然也就随之变得更为强硬,挑刺。

「我一直以为我们公司在食品研发投入上,是全行业最高的,刘总有认识比我们更多的,是哪家,我亲自拜访学习一下。」吴舟淡然地看向刘青。

食品行业绝大多数的厂家,哪有多少研发支持,最多的也就三五千万,过亿的几乎没有。

而且其中水分还不少。

但吴舟这边,今年13.9亿净资产的增加,其他大部分都是花在了供应链,生产链,包装,原料工厂等等细节升级上。

首批货,就是直接应用行业最顶级的设备技术,两三个月熟悉之后,初步了解行业一些细节之后,就会针对性地找到痛点问题,去做优化升级解决。

实际上,单2019年,截止目前,吴舟公司总计专利数就达到612件,其中外观专利61项,剩下的551件是发明专利。绝对的食品行业no.1。

其中,坚果内霉菌检测装备,保鲜工艺的改良设备,固态糖渗透设备等等提高品质的方法等等这些专利出来之后,就是设备升级,设备升级就是资产费用增加。

钱就在这么花的

而作为对比的话,行业那边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几年下来,几十项专利,一眼望去,大多都是外包装专利。

至于花销的费用,目前已上市的行业头部的企业,最多的也就三五千万。

不管是数量,质量,还是金额,都不可能超过吴舟。

「好的,到时候我会联系吴总。」刘青直视吴舟,语调清冷,却面带笑容。

步入尾声之后。

就是说价了。

桥霏家起步最低是600亿。

个别几个投资人上来就800亿,900亿的涨价,这会儿当然就变成了900亿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