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65节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65节(2 / 4)

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而且这几年来虽然还在读书,但他们已经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还清之前借的钱,让自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为了考察秦沈线的实际情况,谢雁提前从首都飞去客运专线了解情况。

周廊介绍她跟随的团队,属于华国铁道部第三勘察院。

说起来还有点缘分,这份介绍,是姚松主动提起来的。

姚松退休前所在的铁道部专业设计院,经过几年来的变更,和华国南车,华国被车一起离开了铁道部,后来并入了第三勘察院。

三院和全国的很多团队都有合作。

这次她过去,就是为了收集数据。

秦沈线的确很低调,不敢打高速铁路的名字,提到就是客运专线,外人听来,只觉得半点都不和高速铁路搭边。

悄悄摸摸的建,悄悄摸摸的试车,中途还一波三折,差点夭折,即便如此,也推迟了通车的时间。

谢雁来得早,先到处勘察了一下情况,了解相关监测操作。

回到车站后,专线上负责测车的老秦给她介绍,“第一次的专线综合实验,用的是神州号跑出来的,这是资料。”

谢雁翻了几页数据报告。

神州号是一组内燃动车组,前身是一代“曙光号”,运营时速为140千米。

一辆内燃动力车,拉着十辆拖车,在铁轨上跑。

“神州号的速度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我看报告,秦沈线的设计时速是200,最高时速250。”

老秦对这个女生很有好感,她并不娇气,而且看起来虽然还很年轻,但却并不是个绣花枕头,来这里几天,先是去铁路上转了很久,态度认真。

他便点头道,“没错,神州号只是试一下,今天要进行的综合实验,是第二次试验,用的是先锋号动车组。第三次嘛,就是给你们从北京带来的了那列车准备了。”

谢雁点头,“先锋号是去年出厂组装的新动车组,和神州号的动力不同,采取的是电力作为牵引力,在之前的广淮深线上跑出过接近二百五十公里的时速,是华国目前的最高速记录。”

她翻了几页资料,“你们打算挑战这个速度吗?”

老秦笑了笑,带着谢雁到了数据监控室,“那就要看我们的司机了。”

窗外是铁路,而传感器和各种机器,将会把列车的各项数据,精确地传到他们这里。

在这趟车上,不仅有司机和列车员,还有铁道部的部长和副部长。

在这个没人知晓,也没有媒体跟踪报道的北边“客运”路线上,铁道部最重要的两位领导,还有无数相关人员,正在紧张地盯着从铁路上传来的数据。

谢雁提前就熟悉了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