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其他小说>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20节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 第120节(3 / 4)

的方案上,没有一开始就提出人工岛,是因为之前没有修建人工岛的前例——不是因为想不到,而是因为太难了。

修岛需要的泥沙量非常大,但就算运来了泥沙,但这块“柔软”的海底土地也并不坚硬,泥沙倾倒进去,也会滑落到其他地方。

“海底隧道和人工岛是一体的工程,”

谢雁说,“没有隧道,人工岛就没有意义,没有人工岛,隧道就无法和整个工程连成一个整体。”

桥,岛,隧,

缺一不可。

宋修竹说,“如果人工岛无法成功,隧道也没有意义。”

他意有所指。

但苏擎并不是一个会轻易被困难打倒的人,相反,他喜欢困难。

“希望人工岛修起的时候,沉管隧道不只是一句空谈。”

宋修竹靠在椅子上,回他:“放心。”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港城、珠城、澳城的三城连接桥段,这些连接桥段以海上高架桥、山体隧道……”

无论是哪一段,单独拿出来,都是一项重点工程。

而现在,它们要汇聚在一起,共同组成这只海上巨龙的一部分。

开完会,宋修竹就带着其他工程师飞了国外,去学习和参观国外的隧洞工程,并且寻找可靠的合作公司。

方斯闻负责实验相关项目,要达到一百二十年使用寿命,每一项材料都要做到极致,尤其是混凝土。

抵抗海水腐蚀,一百二十年不开裂,这需要更高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华国各大实验室,早就在数年前开始了运作,而此刻,他们要加快速度,为这项超级巨龙的诞生,而研制各种高性能建筑材料。

从混凝土,到阻尼材料……必须保证大桥能够抵抗八级地震、十六级台风和超强的海上风浪冲击。

十七级风力,就是风力等级的巅峰。

而在这里,经常出现的台风和巨浪,要求工程按照最高的标准进行设计——十六级的台风,几乎是台风中的死神了。

而放在谢雁面前的,是数座分段桥梁的设计工作。

所有人都争分夺秒地为工程运转起来,他们像是一台台精力旺盛的机器,但他们并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因为只有这样的拼劲,才能面对他们面前数十座大山般的难题,才能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桥梁设计工作,在华国最有经验的团队分工协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谢雁去找苏擎。

助理说他在办公室里。

现在是早上,太阳刚刚冒出头,苏擎的办公室门没锁,窗户面朝着海边,她进去的时候,窗帘拉着。

屋子里堆满了资料,随便一踩,可能都是一本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