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714章 朱、连二次政变2

第714章 朱、连二次政变2(2 / 3)

。因为他在后晋眼中只是一个工具人,用来牵制淮南,以防止淮南与契丹对中原形成南北夹攻之势。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淮南恰恰是因深陷闽国战争泥淖而无暇北顾。

在中央朝廷,朱文进大力提拔自己的亲信,拉拢德高望重、有实权的官员。给枢密使鲍思润加同平章事,任命禁军将领黄绍颇为泉州刺史,任命禁军将领程文纬为漳州刺史。汀州刺史许文禛则是主动献城投降。

至此,泉州、漳州、汀州也都被朱文进控制。

唯有礼部尚书、判三司郑元弼不肯向朱文进称臣,他打算逃往建州,投奔王延政,结果被朱文进无情诛杀。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虽然朱文进的政变比较仓促,但总的来说,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稳定了大局,毕竟只有四州之地嘛,说破天也就是一个藩镇而已。

据史籍记载,当年王审知入主福州前夕,福州的桃林村突发灵异事件:半夜里突发地震,伴随着像是几百面鼓同时敲击的声音,次日天亮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田里的禾稻全都倒插在土中。

此事发生后,王审知先入福州,再平全闽之境。

而当朱文进、连重遇发动政变的几个月前,桃林村再次发生相同的灵异事件。人们颇为惊诧,说王氏兴亡之兆如出一辙。

“国运兴亡一禾苗”的说法也不太准确,因为王延羲虽然被灭,但建州还有个王延政。这次灵异事件未尝不是王延政兴起的吉兆。

王延政建立殷国,延续着王氏政权,也延续着王氏的种种缺点。

由于所谓的“大殷国”,只是一个建州的弹丸小国,民困国穷,综合实力比较弱,又长期与福州方面处于战争状态,目前大战三场(建州之战、汀州之战、福州之战),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和摩擦更是从未间断,巨大的战争消耗使得殷国财政更加困难。

史籍记载,“殷虽建国,实一州也。土狭民贫,军旅不息。”

而与两大邻国(吴越国、淮南)的交恶,更使殷国举步维艰。

于是,王延政也开启了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的操作。

首先,王延政也采取了“铸大钱”的方法,无耻而隐蔽地攫取财富。据泉谱记载,王延政当时铸造了两种大铁钱,一种是“天德通宝”,一种是“天德重宝”,二者的区别是在“重宝”的北面,有个“殷”字。

其次,是任用会搞钱的官员,竭泽而渔。

他的嫡系将领杨思恭深得宠信,因为杨思恭除了会打仗,还精通搜刮钱财。

杨思恭聚敛钱财的方法简单粗暴,是那么的朴实无华,一个字:加税!也许是受到了王继鹏的启发,杨思恭也对境内的一切资源设置税目,农田、山林、湖泊、河水等等都要交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