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467章 平定三镇

第467章 平定三镇(2 / 3)

知道了赵思绾的军队粮食断绝,靠吃人度日的窘境。主将郭从义也派来使节,游说赵思绾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赵思绾终于答应了投降,派使节去汴州觐见刘承祐,表示自己愿意投降归顺。

和平解放长安,善莫大焉!刘承祐非常高兴,当即任命赵思绾为华州镇国军留后,任命其部将常彦卿为虢州刺史,并且特别恩准他们不必先来汴州谢恩,直接去赴任就行。

让叛将移镇,离开革命根据地长安,同时分化其嫡系势力,这是受降的一般操作。让他们直接赴任,不必来京师,也是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表明朝廷信任他们,没打算用鸿门宴解决问题。

这个条件比较符合赵思绾的预期。

双方自5月开始谈条件,直到7月3日,赵思绾正式解除了武装,出长安城,跪接刘承祐的赦免诏书。

郭从义接管了长安城南门,把赵思绾送回城里,让他收拾铺盖卷,体面地滚蛋。

赵思绾提出要归还他的贴身警备部队(牙兵),郭从义答应了;

赵思绾提出要归还牙兵们的武器铠甲,郭从义又答应了;

赵思绾提出要晚几天走,因为还有好多琐碎的事要安排,郭从义还是答应了……

就这样,郭从义答应了赵思绾提出的一系列违反原则的非分要求,只为向他表明朝廷的诚意。

而赵思绾在忙什么事呢?贼不走空,既然要走了,他就要把能带走的全带走,他公开纵兵劫掠,大肆洗劫长安城百姓,要榨干长安人民最后一滴油。就因为忙着洗劫百姓,出发的日期竟然被一连改了三次,还是拖延着不肯走。

7月9日,赵思绾手下一个名叫曹彦进的秘密向郭从义报告,说赵思绾打算在7月11日半夜,率领五百嫡系部属连夜逃往后蜀。

次日清晨,郭从义再次催促赵思绾上路。赵思绾回答说要等到今天半夜再走。果然与曹彦进说的时间节点相同。

在此之前,郭从义已经向总司令郭威汇报了长安的接收过程,特别是强调了赵思绾的犹豫推诿,并向郭威请示,如果他坚持不上路,我们是不是可以帮他上路。

郭威回复,让他便宜行事。根据实际情况,看着办吧,灵活掌握。

于是,郭从义跟监军王峻率部进入城内,先控制各个城门,再在总部大楼里摆下宴席,说是为赵思绾饯行,通知他来赴宴。然后将赵思绾及其得力部将常彦卿等党羽共计三百余人逮捕,押赴街市,斩首示众。

据史籍记载,当赵思绾被五花大绑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他没有求饶,没有进行无谓的挣扎,反而淡定地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弄死我啊?”

士兵回答:“听说是要用‘立钉’之刑。”

史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