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646章 劝降凤翔

第646章 劝降凤翔(2 / 3)

记录的典故吗?如今中原长期混乱,政局动荡,逢场作戏也是常有的事,千万不要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否则人人自危,必然催生更多的麻烦。

郭威恍然大悟,于是召集众人,当场把李守贞的所有文书档案付之一炬。

在河中李守贞自焚之前,长安赵思绾已经先一步被平定。

负责长安战场的是郭从义,郭从义奉郭威之命,同样采取了牵制为主、进攻为辅的策略。

长安位于凤翔以东,河中以西,而赵思绾的实力是三镇中实力最弱小的,自战争爆发后,他就躲在两位大佬的背后,所以战争进行了半年多,一直呈现出“两头热”的态势。

时间久了,长安赵思绾也面临粮食不足的问题。而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很黄很巢很暴力——吃人。

一般来说,只有被逼到绝境,才会迫不得已上演人吃人的惨剧,而赵思绾则不然,他非常享受人肉的美味,他最爱吃的肝,而且必须是最新鲜、最鲜活的人肝刺身,据史籍记载,他最喜欢现场取食活人肝,活人摘取,然后当场切成细丝,而等他切完后,被摘肝的人还没有死(尝面剖而脍之,脍尽,人犹未死)。

他还喜欢拿人胆当下酒菜,还经常对左右说:“吃够一千个活人胆,就会获得无尽的胆量!”谁给你开的方子?要是吃够一千对儿烤翅尖,您还成鸟人了?

赵思绾下令搜捕长安城中的妇女、儿童,作为军粮,每天按量分配给军队食用。而每当他举办宴会、犒赏军队,都会一次性屠宰数百人,就像宰杀牲畜一样(每犒军,辄屠数百人,如羊豕法)。

《舌尖上的赵思绾》必须要附上史籍原文的描述,以证明不是我故意耸人听闻、制造谣言。我只是历史书的搬运工。

人,总有被吃光的那天。怎么办呢?

在今年(949)大年初一的时候,后汉帝国皇帝刘承祐同志,向全国人民发表了热情洋溢、喜庆欢快地新年祝词。

在其中,刘承祐首先回顾了这段多事之秋,“奸臣乐祸以图危,群寇幸灾而伺隙”;

随后对自己登基以来的将近一年的时间做了工作总结:“西摧三叛,抚其背而扼其喉;北挫诸蕃,断其臂而折其脊。次则巴、邛啸聚,淮、海猖狂,才闻矢接锋交,已见山摧岸沮,寇难少息,师徒无亏”。

简单说,就是西部的三镇连叛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朝廷掌握了主动权;“北挫诸蕃”指的是与契丹之间的对抗,这个将在后文呈现,也是后汉占到了便宜;然后嘲讽了一下后蜀和淮南。总之,这段话的意思就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广明的,朕是很牛B的。

紧接着,照例宣布要大赦天下,普天同庆。然后笔锋一转:

“河府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长安)赵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