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570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4

第570章 三大战役之戚城战役4(2 / 3)

毕露,对占领区的汉人百姓再次举起了屠刀,杀人泄愤,而对于被俘的后晋士兵,则采取更加残忍的手段虐杀。

河北人民深刻体会到了当亡国奴的滋味,抗辽情绪日益高涨,开始奋起反抗。

2,猪队友

马家口失利后,杨光远、周儒大为恐惧。杨光远立刻率军前来迎接,妄图打通与契丹军的交通线。

杨光远把进攻目标放在了棣州,那个曾经拒绝他的男人——李琼,奋起反击。杨光远无法将棣州快速攻克,且郓州方面的中央军又威胁其侧翼,于是只得焚毁营寨,退回青州。

石重贵命令何重建进驻郓州,加大对青州杨光远的牵制力度。

博州刺史周儒向契丹献城投降后,契丹人将博州的将士们绳捆索绑,戴上手铐脚镣,押往魏州前线,准备编入契丹军队。过了黄河之后,某日夜晚,趁着守卫睡觉的工夫,一名军士悄悄解开了枷锁,又偷偷地帮助其他士兵打开镣铐,随后盗取契丹兵的武器,将二百多名契丹兵杀死在睡梦中,随后向南逃回。

只可惜他们没有渡河的舟楫,只能靠游泳,结果活着游到对岸的幸存者,仅有六十七人。

3,菊花残,满地伤

契丹人选择了长驱直入,使用“蛙跳战术”跳攻敌境腹地的贝州,其战术要求就是速战速决,毕其功于一役,最怕陷入僵局,比如现在这种。

华北大平原的确是骑兵驰骋纵横的理想战场,但中原人选择了扬长避短,河北各州郡皆闭城坚守,虽然旷野荒郊被契丹铁骑蹂躏肆虐,但后晋依然保存了大量生力军,境内州城府县如一个个定时炸弹,随时威胁契丹的交通运输线。

例如在冀州就缴获了“金头王”的棺椁;

再比如沧州,截击了一支三千人组成的契丹运输队,他们的任务是把在前线掠夺的人口、辎重等运回契丹,等于是契丹人的运钞车,沧州守军立即出动骑兵发动攻击,俘斩千余人,余众皆放弃辎重逃走;

易州刺史安审约在边境地区击败契丹军,迫使这支契丹部队退回幽州,而安审约趁机焚毁浮桥,暂时切断了一小段契丹主力的后路。

三个小事足以提醒耶律德光,他犯了兵家大忌。

石重贵命令刘知远穿越太行山,与杜重威、马全节会师……

眼看,后晋就要对契丹主力完成战略合围,耶律德光的形势岌岌可危。

这时候的耶律德光稍微有些懊悔,一来是在赵延寿、杨光远等汉奸的怂恿下,确实存在骄兵的心理,对后晋的军事力量和民众的反抗情绪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战略上轻视了对手;二来则是自己的政治诉求严重影响了军事进程,虽说军事是政治的延伸,但政治上的路线斗争不能对具体的军事部署进行粗暴地干预,而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