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552章 晋祖其人2

第552章 晋祖其人2(2 / 3)

进的理念,没有进化出具有革命性的思想或者制度。我们可以试着与近代做个对比,假如那时候的契丹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或者吹起了布尔什维克的春风——只是一个比喻,就是说如果契丹人的文明程度比中原人先进,军事力量作为文化力量、思想武器的后盾,那么彼时的中原真的有可能亡国灭种,“五代十国”将止步于第三代,而华夏大地将统一在一个叫“辽”的王朝中。

这种意淫不是毫无意义,而是为了说明石敬瑭引狼入室的行为,为中原文明带来的巨大隐患。

很多人出于哗众取宠、标新立异,非要为石敬瑭翻案,说石敬瑭这个“汉奸”的骂名是宋朝人对他的刻意抹黑,因为契丹人掌控了幽云十六州之后,在军事上对宋朝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是宋朝人长达百年的梦魇。宋朝文武百官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而把战败的锅甩给石敬瑭,意思是如果不是石敬瑭割让了幽云十六州,我们大宋早就灭了契丹、统一四海了。

求同存异。时间并不能沉淀出真理,唯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和独立自主的大脑可以还原真理。

石敬瑭死后,托孤重臣宣读遗制,以“大眼萌”齐王石重贵承继大统,柩前即位。

关于石敬瑭的真正“遗命”,历史上也存在小小的争议,比如《资治通鉴》说石敬瑭真正的遗命是让幼子石重睿即位;《汉高祖实录》说石敬瑭想归政李氏,让李嗣源的幼子李从益即位。

我们不用去忙着去考证,看一下这两位绯闻候选人:石重睿、李从益。恍然大悟,这甭考证,这是政治斗争的需要。特别是“归政李氏”的说法,来源是《汉高祖实录》,这里的“汉高祖”不是刘邦,而是我们口中的“后汉高祖”刘知远。

这两种说法显然都是出于政治需要,服务于政治斗争。

说起石敬瑭的皇位继承人,就不得不同情一下石敬瑭,在通往皇位的道路上,他几乎被满门抄斩。

石敬瑭世出夷狄而家族微贱,不仅无人能准确说出他的家族世系,甚至无人能知晓太多关于他父辈、兄弟的故事,仅存的一点儿零星记载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连北宋的皇家史官都无法考证,《旧五代史》也只是粗略地考证出石敬瑭有两个叔叔、一个哥哥、六个弟弟、七个儿子、两个孙子。而这些人的事迹也几乎不见诸史册,权威史书仅有聊聊三言两语,存其姓名而已,比如在“一兄六弟”中,仅能考证出其中三人与石敬瑭的亲属关系,即石敬威、石敬赟、石敬晖是石敬瑭的堂弟,前两位的父亲是石万友,后一位的父亲是石万诠。

关于石敬瑭的家族世系,有三个有意思或者说诡异的地方,值得一讲:

1,视如己出的弟弟

石敬瑭的兄弟都排“敬”字,子侄辈排“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