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476章 末帝治国2

第476章 末帝治国2(2 / 3)

是外部势力。

“一朝天子一朝臣”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新皇帝必须使用或是温和或是粗暴的手段清除政敌,整合资源,统一中央朝廷的思想,使得政策得以贯彻,否则治国是空谈。

顺位继承的天子一般多使用温和手段,这里的“温和”指的是其表象,程序看似合理合法,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更险恶凶残的阴谋;

暴力夺权的天子相对来说就不用那么烧脑了,不用搜肠刮肚地罗织罪名,怀璧其罪,干就完了。简单粗暴,行之有效。

李存勖、李从厚属于前者,而李嗣源、李从珂则明显属于后者。

所以李从珂在处理中央权力的再分配问题时,表现出了应有的强势,越是靠近核心,越是冷酷无情,而越是向外延展,态度则越是温和。地缘政治决定了政治态度。

1,打土豪,分田地

中央朝廷是帝国的神经中枢,核心权力,李从珂以“锄奸”为切入点,完成了对中央权力资源的强势整合。

1.1“火箭派”

“火箭派”迎来了灭顶之灾,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掌握的资源最多,而实力最弱,自然是要被爆锤的大土豪。领军人物朱弘昭、冯赟在李从珂入主洛阳前就被杀死,其党羽也难逃厄运。

李从珂即位的当月,就将康义诚满门抄斩;又将药彦稠诛杀。先前安重诲构陷李从珂的时候,药彦稠就是安重诲的急先锋,出力不少,此番被逼谋反,药彦稠又是亲自带兵征讨,现在不杀,还留着过年吗?

随后下诏:朱弘昭、冯赟、孟汉琼、王思同、药彦稠,“共相朋煽,妄举干戈,互兴离间之谋,几构倾亡之祸”,把这几个人定性为罪魁祸首,宣布执行死刑,“以快群情”。

实际上除了药彦稠之外,前四位在此之前就已经被杀,而且王思同的死并非李从珂的本意,但出于政治需要,不得不这么宣判。

1.2楚匡祚

李从珂想杀楚匡祚,因为他是杀害李重吉的凶手。幕僚韩昭胤劝阻,说楚匡祚当时只是奉命行事,是李从厚下令抄家、处死李重吉,如果陛下出于私人恩怨屠杀楚匡祚全家,那么将失信于天下,请陛下顾全大局,三思而行。

于是,李从珂改死刑为流刑,将楚匡祚流放到登州。

1.3李从璋、李从敏

二位都是李嗣源的侄子,均享有王爵之位,居帝国重镇。李从璋坐镇河中护国军,爵封洋王;李从敏坐镇宋州归德军,爵封泾王。

特别是这位李从璋同志,他是怎么当上河中护国军节度使的?就是杀了前节度使安重诲。后来李从厚又命他到凤翔顶替李从珂,李从珂一听是他来,这才坚定了谋反的决心。

而这位李从敏同志,在宋州参与处死李重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