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415章 被迫成为英雄

第415章 被迫成为英雄(2 / 3)

狠地说道:“你要是敢在皇上面前胡说八道,我就砍下你的人头!”

康福恐惧不已,只得唯唯称是。安重诲那双犀利毒辣的眼神,给康福造成了无法测算的心理阴影。他不想夹在李嗣源与安重诲之间,自古以来,夹在皇上与权臣之间的棋子都不会有好下场。

思前想后,康福决定明哲保身,主动退出这场政治游戏。于是主动找李嗣源,要求外放到地方,离开中央。

正巧,当时的帝国西北部动荡不安。前文说过,西北部的政治形式十分复杂,中央王朝对此鞭长莫及,控制力几乎为零,基本是由少数民族部落首领自治,只是名义上归附于中原王朝而已。

所以西北地区长期以来就是这样一种局面:各种势力相互争斗厮杀,争夺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获胜后,朝廷本着“以夷制夷”的怀柔羁縻政策,就会任命获胜者为地区合法统治者,随后地区归于短暂的平静;

之所以会归于平静,是因为挑战获胜者的权威是一种稳赔不赚的生意。因为即便侥幸打赢,在法理上也属于“叛乱”,朝廷会包括直接出兵的方法来干涉。所以获得朝廷任命的获胜者,他的背后是中央朝廷,这是他的护身符;

而一旦他去世,在朝廷新的任命状达到之前,这里处于短暂的无政府状态,这才是各势力重新洗牌的机会,他们会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新一轮的争斗厮杀,最终的胜利者将重新构建地区新秩序,然后将获得朝廷的任命。

这就是西北地区动荡的基本逻辑。

如今,灵州朔方军节度使韩洙去世,弟弟韩澄自称留后。权力出现真空,各路英雄豪杰开始登场。

例如夏州定远军将领李匡宾就发动兵变,攻城略地,使西北地区陷入一片混乱。韩澄紧急奏报朝廷,请求朝廷抓紧给他正式任命,承认他对朔方军的合法统治。

安重诲受到奏报,大喜过望,这真是一石二鸟的良策!于是就把康福发往西北。

制加康福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凉州刺史,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使,灵、威、雄、警、甘、肃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蕃落、温池榷税等使。

一大串头衔,简单说,就是西北地区事务大总管。实际官职等级很低,仍是一个刺史,却行使灵州朔方军的军政大权,还兼着税收、民族统战等工作;最关键的是还兼着河西军的这些事务,而河西当时的控制权根本不在后唐手中。

也就是说,安重诲把康福塑造成西北地区的“公敌”,胡人蕃虏们人人愿得而诛之。

安重诲要借刀杀人,往死里整他。

康福得到任命后,惊恐不安,立刻跑到李嗣源面前,痛哭流涕,请求辞职。

李嗣源也觉得安重诲有点儿缺德,于是让安重诲把康福安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