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414章 外交危机2

第414章 外交危机2(2 / 3)

儿子铺路。群演注意配合。

钱镠将印信等象征权力的信物交给钱元瓘,对他说:“文武百官都愿意拥护你,你一定要用心啊!”随后又着重强调,“不管中原王朝如何更迭,你都要记住:尊奉中原!”

3月底,钱镠病逝。享年81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后唐朝廷听到噩耗,辍朝七日。

死后能获“辍朝”待遇,是封建时期无比荣耀的一件事,因为并不是每个臣子都能获此殊荣。

以唐朝为例,一般是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且“散官”不再其列,据《旧唐书》,整个唐朝享有辍朝资格的,也不过区区60人左右,包括魏征、狄仁杰、郭子仪等名臣。

而且辍朝的时间长短也有严格的礼制规定,一般是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七日。而“辍朝三日”的居多,其次是“辍朝一日”,两者加起来占了总数的90%。我们所熟知的房玄龄、杜如晦是辍朝三日,而魏征则是辍朝五日。

钱镠去世,李嗣源为其辍朝七日,这是至高无比的荣耀,够他在阴间吹一阵了。

太常礼院负责合议辍朝之礼,“辍朝礼”反应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同时也成为皇帝的一种管理工具,表彰忠君爱国积极分子。

礼制,是一种管理工具,而不是情绪表达工具,它不能如实反映君王的内心世界。例如杨师厚去世的时候,朱友贞为其辍朝三日,期间悲痛欲绝,以至于要偷开PARTY彻夜狂欢。

钱镠年轻时候长期征战,养成了严苛到近乎变态的军旅习惯。比如他十分机警,一刻也不敢松懈,衣不解甲,每当要休息时,都要重新整理一下铠甲,始终保持战斗状态。

为了使自己时刻保持警觉,钱镠还发明了“警枕”,就是用一截圆木当枕头,木枕两边还坠有铃铛,这样一来,只要他稍微一侧头,脑袋就会滑下枕头,同时触发铜铃,然后就会惊醒。

后来,他用“警枕”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传来传去,就传成了钱镠从来不睡觉,最后还编出了“不睡龙”的外号。

“不睡龙”的传说一直传到了塞外。到了后晋时候,契丹使节出访中原,期间,契丹使节就无比好奇地询问钱镠的近况,“哎,‘不睡龙’现在还是整宿整宿的不睡觉吗?”他们只知有“不睡龙”,却不知“不睡龙”已经去世多年。

钱镠的侍女有一项特殊工作,她们每两个小时换一班,在门外值班,只要有人奏报军情,就摇响铃铛,把钱镠叫醒,以便随时处理军务。

每当夜深人静,钱镠就会四处闲逛,随机把弹丸扔到墙楼之外,测试夜班岗哨的反应。

在“徐许之乱”时,钱镠趁夜色亲自攀爬城墙,居然未遇任何阻拦,登上城墙一看,站岗的哨兵正倚着警戒鼓酣睡,结果钱镠当即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