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点看书>历史小说>五代十国往事> 第411章 江东罗隐

第411章 江东罗隐(2 / 3)

堪称奇迹的一幕出现了,在钱镠的几轮齐射过后,钱塘江大潮居然真的像是害怕了一样,突然退去,工人们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完成了工程抢修。

钱镠治理钱塘江,修建捍海塘,成为他最为后人推崇的伟大政绩之一,造福后世。历经八百年冲刷,至清朝雍正年间,仍在发挥作用。

1983年,杭州市江城路进行公交工程施工时,曾发现了其中一段遗址;2014年下半年,相关单位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更为完整的钱镠捍海塘遗址。

钱镠捍海塘遗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的最早的捍海塘实物。其工程质量可见一斑。

2008年,总重量达300余吨的巨型雕塑“钱王射潮”作为杭州城市精神地标,被矗立在杭州市滨江公园钱塘江畔。气势雄伟,非常壮观。

各类史书明明白白写的是以强弩射潮头,雕塑为何要让钱王使弓呢?也许是从美观的角度考虑,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钱镠擅槊与弩,特别是弩。当初20人伏击两千草军时,钱镠就是用弩击毙的草军先锋官;“徐许之乱”时,钱镠也是登上城墙,亲自“注弩射之”;治理钱塘江也是以“强弩五百,以射潮头”……

折节下士:

在对历史人物——特别是居于领袖地位的人物评价时,总绕不开一个重要话题,那就是他对念书人的态度。因为毕竟是“念书人”来给予评价。

所以凡是虚怀纳谏、礼贤下士的人,往往会收获一大波好评。钱镠也不例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钱镠收留了大才子罗隐。

罗隐原名叫罗横,陆陆续续考了十次科举,均未及第。虽然屡试不第,但仍然改变不了罗隐“大才子”的光环。十次落榜之后,改名为“罗隐”,然后四处推销自己,分别去过湖南、淮南、润州等地,结果四处碰壁。

后来听说钱镠招贤纳士,于是就来投奔,由于之前屡次碰壁而产生了心里阴影,于是先提交了一份诗作,秀一把自己的才华,其中一句“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漫英雄”,自比祢衡,试问钱镠是否要做黄祖。

三国时,恃才傲物的祢衡裸衣击鼓,上演了尺度极大的“击鼓骂曹”,被曹操“借刀杀人”送给了荆州刘表,刘表心思缜密,转而又把祢衡送给了黄祖,黄祖傻了吧唧的当了那把刀,将祢衡杀害。

钱镠览诗大笑,回复道:“仲宣远托刘荆州,都缘乱世;夫子辟为鲁司寇,只为故乡。”也以历史典故作答。

罗隐把自己比作祢衡,可谓有自知之明。他腹中是有点墨,但胸中更多激昂文字。

罗隐的仕途坎坷跟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也与他丑出天际的长相密不可分。

他的颜值真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